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等机构公布的数据证实,今年一季度,“简单体力劳动人员”用工荒,推销、展销人员等10类职业,需求严重大于供给,尤其是餐厅服务员、厨工,近12个用工需求,只有一个求职者。
对此,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白志刚认为,北京正在经历人口管控的震荡期,“对于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而言,任何一个政策出台,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带来连锁反应”,由于低端产业退出等产业调整措施正在实施,而车市、房市限购令短期内不会取消,因此,震荡期还将持续。
形成人口流入缓冲区
人口普查显示,北京核心区(东、西城区)人口密度是拓展区的3.1倍、发展新区24.4倍,白志刚建议,北京应分散中心城区功能,使天通苑、回龙观等睡城具备卫星城的魅力,以此降低震荡期的影响,规避流动人口管控带来的问题,“国际惯例表明,这也应该是北京人口管控的方向”。
“纽约、伦敦、东京,这些世界城市,也都面临人口膨胀的难题”,他说,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伦敦政府机关实行过三次机构疏散,“北京可以借鉴伦敦的经验,有计划的限制政府和企事业办事机构在北京市中心区的扩张发展,可以在周边卫星城区,建立综合办公中心,迁移城区办公人口”。
他表示,建设大都市圈是世界各国解决人口压力的重要举措。以东京的三层都市圈为例,内层是核心区也就是东京市中心;中间层是东京都市圈,包括一都三县;外层是一都八县的首都圈,“北京可以利用京津冀优势,与周边省市联合起来,建设北京大都市圈,发展周边中小城市,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形成人口流入北京的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