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县是新疆有名的瓜果之乡,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曾被列为国家粮食基地县和国家优质棉花基地县。近年来,该县紧紧抓住自治区加快发展林果业的政策机遇,以铺天盖地之势发展“轮南白杏”,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杏子深加工企业,真正把杏产业做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2005年,全县杏园挂果面积达6.1万亩,总产5.8万吨;农牧民人均杏子收入886元,占总收入的21.6%。”轮南白杏”成了轮台农民的”摇钱树”。 该县昼夜温差大,所产瓜果皮薄汁多甘甜。小白杏尤以独特的品质、风味和高产而闻名遐迩。这里是白杏的原产地,全县各乡镇仍保留有百年以上的杏树。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1999年只有不到5万亩杏子面积的轮台县,开始大力发展杏子产业,率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杏子进行了资源调查、品种改良、基地规划,以及矮化密植技术推广等工作。于2001年初见成效,杏园总面积达9.14万亩,2002年达到了11.7万亩,2003年面积上升到18.2万亩,2004年全面完成20万亩基地建设目标。 轮台县2001年申请了“轮南”绿色商标,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白杏之乡”。这是该县继获“全国优质鲜食杏”、“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自治区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之誉后的又一美誉。 在大力发展杏子产业过程中,轮台县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的做法,积极争取项目、找资金,为企业、为农民注入活力。截至2005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5000万元。 随着杏园面积的扩大,提高杏产品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扶持和培育杏子深加工企业,已经成了轮台县政府的当务之急。2002年3月,轮台县领导先后两次前往浙江义乌市,引进的华隆农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当年就收购鲜杏7000吨,占当年鲜杏产量的47%;2005年,又引进了上海德恒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预计投资1亿元,一期年产180吨杏仁油、1000吨低糖高级杏脯的750亩白杏生态示范园项目已破土动工。杏子产业正逐渐由副业转向主业,发展成为轮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其实20年前轮台就开始了杏子深加工,产品也曾远销到香港、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但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加工业一直没有较好的发展,使得丰富的果品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历经四年风雨,华隆公司已成长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1.2亿元资产,配有两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果酱无菌灌装专用生产线。一次性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出口食品HACCP卫生安全保证体系认证、犹太认证及有机小白杏原料基地认证。并获得“服务‘三农’最佳乡镇企业”,自治区“小巨人”重点利税企业等荣誉称号。其研制开发的“森王”浓缩杏酱、番茄酱、手剥小白杏核休闲食品也荣获“中国市场放心消费产品”称号,连续四年浓缩杏酱、番茄酱产品出口商检合格率100%,且远销俄罗斯、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轮南”小白杏核休闲食品,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累计收购鲜杏原料9万吨,投入原料收购资金11500多万元。带动了轮台县6万多农民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 现在,轮台规模化种植的杏树、“龙头”企业的深加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杏子产业链,也改变了县域经济面貌。全县的杏园面积已占到了耕地的60%以上,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62万亩500多万株,几乎达到人均50颗。杏子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2005年,农牧民人均杏子增收140元。 当然在发展产业经济的同时,也显露了杏园管理水平不高,深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为此轮台县从2005年开始,实施了杏子产业“1241”系统工程,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到2015年全县杏子总产量达20万吨,农牧民人均杏子收入4500元以上,让杏子产业真正撑起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