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品牌战略西部“高歌” 继今年4月16日内蒙古蒙牛集团的未注册商标蒙牛“酸酸乳”在一起商标侵权诉讼案中被呼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为驰名商标之后,6月1日,在国家工商总局新认定的一批中国驰 名商标中,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注册使用的第四类“煤炭 ”商品上的“伊泰”和内蒙古远兴天然碱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使用在第一类“纯碱烧碱”产品上的“远兴”两件商标再次入围。至此,内蒙古驰名商标总数增至16件,稳居我国西部省区驰名商标总数第一名。这16件中国驰名商标分别是“鄂尔多斯” 、“鹿王”、“伊利”、“仕奇”、“草原兴发”、“河套”(面粉)、“蒙牛”、“河套”(酒)、“草原”(糖)、“塞飞亚”、“小肥羊”、“维信VICTION”及图、“KERCHIN科尔沁”及图、(蒙牛)“酸酸乳”、“伊泰”、“ 远兴”。 文化铸就内蒙古品牌战略模式 近年来,随着一件件驰名商标的诞生,内蒙古的品牌战略在全国乃至世界唱响。蒙牛、伊利、蒙古王、草原兴发等众多的商业品牌已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力。翘首观望,这些品牌的形成无不借助于内蒙古丰厚的草原传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事件营销促成蒙牛的品牌成长。蒙牛在品牌营销方面一贯重视“事件营销”的作用,可以说是用事件营销的点来连成品牌成长的线。比如从最初的“为内蒙古喝彩”,到提出“中国乳都:我们共同的品牌”,到后来的“航天飞行员指定用奶” 、“运动员专用牛奶”、“志愿北京首席合作伙伴”、“万人草原游”,再到“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就是在不同时期根据品牌建设的需要进行事件营销策划,然后用这些连续的事件营销,构成蒙牛品牌的高速成长通道。 蒙牛的这种事件营销的策略,事实上沿袭了成吉思汗的扩张文化,它的文化理念就是:老市场寸土不让,新市场寸土必争。正是这个文化造就了蒙牛的不断成长壮大。 诚信累积增进伊利的品牌利益。伊利商标上的两个弯月,既是象征蓝天和大草原,又好比展翅高飞的大雁,更有清真食品的意味。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正是这个文化使伊利有了巨大的吸引力。 伊利有一条通用的企业信条,即“诚信、效率、团队、创新”。这可以说是伊利人共同的品质,这是由于伊利人根植于内蒙古草原,根植于草原文化。在这个基础上,内蒙人的优良品质被伊利集中展现,诚信纳税和诚信对待消费者。而伊利也确实被消费者所接受。这就是伊利品牌文化的核心。从1992年至今,伊利集团为奶源基地建设、为农民发放购牛借款以及发放奶款累计达80多亿元;捐助社会公益事业总金额上亿元。伊利这几年销售额的不断提升,与它的“回馈社会”是截然分不开的。 生态塑造了草原兴发品牌。草原兴发除了在文化上做文章,直接借用了生态优势,在品牌文化中明显应用了草原概念。为顺应绿色消费潮流,草原兴发将“草原”这个宝贵的无形资产嫁接组装,成功树立了具有绿色特征的十分突出的品牌。 品牌战略任重道远 2l世纪企业竞争已全面步入商标竞争的时代,商标成长的健康与否,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在这个被称为“注意力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商标已不仅是个简单的名称或图案问题,而是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并且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内蒙古工商局局长王玉英说,从宏观上讲内蒙古的品牌战略必须走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主动引导三大 “引擎”一起动的路子,从三个层面同时展开。第一个层面,必须打造内蒙古经济的区域品牌。进一步完善我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进一步规范、整顿市场秩序,加强道德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市场和整个社会的信用建设,重塑内蒙古新形象,全面推进我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让大家一见到内蒙古企业和产品的第一感觉是有实力的、讲信用的、质量和服务上有保证的企业和产品。第二个层面,必须着力做大、做强、做优一个行业,着力打造我区经济的行业品牌。在众多的经济行业中,必须在前些年大力扶持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从产业政策上重点引导扶持一个行业,先在全国范围内做大、做强、做优,再促进其与国际性跨国公司加强交流与合作,逐步争取将其做成国际性的名牌行业,将其作为我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第三个层面,必须着力做大、做强、做优少数行业领头型的企业和产品。支持名牌企业发挥名牌效应,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进行协作,以名牌为纽带实施新一轮的战略重组。促进资源向名牌企业配套,逐渐培育出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