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国内地和韩国是富裕人士人数增长较快的市场,而日本与中国内地两地的富裕人士人口占亚太区的68.8%。2007年,中国拥有逾一亿美元的超富裕人数增加了22.9%。
在超过一定额度之后,财富更多就会变成一个数字,但9.5万亿美元的数字仍然过于巨大:作为2007年亚太地区富裕人士的资产总额,这个数字约为2007年中国GDP的3倍。
来自《2008亚太区财富报告》(下称“报告”)的数据显示,2007年亚太区富裕人士(个人净资产至少100万美元)资产在经济增长和股市盈利的推动下增长12.5%,达到9.5万亿美元。2007年亚太区富裕人士总数增长8.7%,达到280万人。2007年中国内地超富裕人士人数首次超越日本,增长率为22.2%。
报告由凯捷顾问公司与美商美林公司联合发布,在研究了2007年澳洲、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印度、印尼、日本、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台湾九个亚太地区之后发现,尽管不断升级的次级债危机对亚太区经济造成了冲击,但富裕人士的资产并没有因此而缩水。
中国内地超富裕人士首超日本
在全球富裕人士增长最快的市场中,亚太区连续三年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前十个增长最快的市场中,亚太区占了五个。 2007年亚太区富裕人士数目上升了8.7%,达到280万人,超过全球富裕人士人口增长率的6%。亚太区因而成为全球1001万富裕人士的聚集地,占全球富裕人士总人口的27.8%。
在亚太区九个市场中,印度、中国内地和韩国是富裕人士人数增长较快的市场,增幅分别为22.7% 、 20.3%和18.9%。而富裕人士人口占比较大的日本,其富裕人士增长较为缓慢,仅为2.2%(见图1)。
去年亚太区富裕人士的财富总值上升了12.5%,达到9.5万亿美元,增幅高于2006年的10.5%以及2007年全球增长率的9.4%。从绝对量来看,亚太区富裕人士的财富总值占全球富裕人士财富总值的23.3%。而日本与中国内地是亚太区富裕人士主要聚集地,两个市场富裕人士人口占亚太区的68.8%,所拥有的财富总值占亚太区的62.4%(见图2)。
亚太地区的新兴富裕人士(拥有75万至1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的个人)同样增长显著。2007年,亚太地区新兴富裕人士总数增长6.9%,超过了全球5.2%的增长率。中国内地的新兴富裕人士总数增长最快,增长幅度高达19.9%。
而亚太区超富裕人士(个人净资产至少3000万美元)也实力不凡,总数增长16.4%,达到20400人次,增幅接近于全球富裕人士8.8%的增长率的两倍,同时也高于亚太区2006年12.2%的增长率。这部分超富裕人士仅占区内富裕人士人口的0.7%(见图3)。
未来亚太区富裕人士财富总值还有望进一步膨胀。虽然在短期内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亚太地区的增长前景依然强劲。预计到2012年亚太地区的富裕人士的总资产将达到13.9万亿美元,年增长率为7.9%,稍高于全球预期增长率的7.7%。因此,亚太地区有望取代欧洲,成为全球第二大富裕人士的财富集中地(见图4)。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中国内地的整体财富水平增加幅度在整个亚太区域中排名第二,达到3.149万亿美元,人口与财富增长幅度与印度旗鼓相当。新兴富裕人士的人口上升了19.9%,财富总值突破了1000亿美元关卡。
2007年中国内地超富裕人士人数首次超越日本,增长率为22.2%。另外,2007年拥有逾一亿美元之超富裕人士亦增加了22.9%。报告预计,超富裕人士在2008年掌控的财富将超过10000亿美元,约占中国GDP三分之一。
不动产仍然是重要财富来源
尽管不断升级的次级债危机对亚太区经济造成了冲击,但这似乎没有动摇富裕人士对亚太区经济发展的乐观态度,富裕人士仍乐此不疲地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由于去年亚太区股市表现瞩目,富裕投资者对投资组合进行了调整,调高了对股票的配置比例。观察亚太区各个不同市场,亚太地区富裕人士的资产比例因市场不同而有所差异。澳洲的富裕人士的股票配置最高,达到38%。印度、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股票配置方面也有很高的比例。中国富裕人士的股票配置比例达到了29%。像2006年一样,韩国富裕人士对于不动产的配置最高,达到40%。与其他地区的投资者不同,澳大利亚的富裕人士在国内地产市场获利的推动下,对不动产的投资却增加了1%。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亚太地区富裕人士在不动产投资价值上升后纷纷获利了结,不动产配置的比例有所下降,并适当调高股票配置比例,但是不动产资产仍然是亚太区重要的财富来源。传统上,在亚太区富裕人士的金融资产中,很大部分通常为不动产,从200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富裕人士将20%的资产配置于不动产,仍然高于全球水平的14%,亚太区的不动产投资市场依然相当旺盛。
投资偏好保守 现金类产品配置为主流
实际上,全球富裕人士都偏好较为保守的投资品种。随着美国次级债危机开始蔓延,打击了亚洲富裕投资者的信心,投资策略趋向保守而审慎,因而在去年年末富裕投资者增加了对现金类资产的配置,许多富裕人士重新调整资产配置,转向现金、存款以及固定收益证券。
整体而言,在2007年,现金、存款及固定收益证券占亚太区富裕人士金融资产的46%,比2006年高出7%(见图5)。
与其他地区的富裕人士相比,亚太区富裕投资者在现金和存款上的配置比例最高,2007年的比重达到25%。亚太区投资者向来偏好现金类产品,这一趋势在经济动荡时期变得更加显著,往往倾向于寻求较高的投资组合流动性。
传统上,多数亚洲投资者并不重视固定收益证券。在固定收益上,亚太区富裕投资者的配置比例为21%,低于全球富裕人士在固定收益上27%的平均配置比例。比如中国内地的富裕人士偏好另类投资,尤其是结构性产品,这类产品具有固定收益的性质,但并非直接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对中国内地富裕人士来说,因为固定收益产品供应渠道少、缺乏多样性以及回报率不高,固定收益产品的吸引力较低。
中国内地只是一个缩影。事实上,与欧美市场相比,亚洲许多债券市场尚未发展完善,以至于投资者在选择固定收益产品时,通常把目光转向西方市场。
展望2009年,亚太区富裕人士很可能转为投资回报较为稳定的固定收益证券,他们也会调高对另类投资的比例,其中主要是对冲基金,或其他更适合在市场不确定性升高时投资的产品。
亚太资本撤回本土
2007年,无论是亚太区还是其他区域,富裕人士投资的地理分布变化甚巨,国内市场备受青睐,配置比例大幅上升。
由于当地股市回报丰厚,亚太区富裕人士在2006年至2007年间对国内市场的配置增加了三个百分点。2007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不明朗,信用条件呈现紧缩与美元走势疲弱,在这些因素影响下,亚太区“资金撤回本土市场”之风更盛。
从具体市场看,富裕人士投资地理分布因市场而异(见图6)。与亚太区其他市场的富裕人士相比,印度与澳洲富裕人士对亚太区的投资比例最高,各占其投资组合的75%和61%,且大部分主要投放于本地市场。不过,澳洲与印尼等特定市场的富裕人士相信,只要金融风暴结束,就算美国经济无法变得更强盛,至少也将完全复苏,这样他们最终还是会增加对北美市场的投资。
新富阶层投资偏好自主度 超富阶层看重顾问建议
在亚太区,新富阶层与超富阶层呈现不同的投资行为和投资模式(见图7)。
这两大阶层的富人都积极参与投资组合管理,但运用的方式截然不同。比如,新富阶层通常具有更高的自主性,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新富人士自行管理其投资,而且,新富阶层在研究产品、执行交易与监控投资组合时,也更喜欢使用网络及其他非传统资源。而超富阶层则希望通过顾问提供大量的建议。
虽然新富阶层与超富阶层都希望获得投资建议,但寻求的途径则大为不同。新富阶层通常会聘请一或两位理财顾问,协助其进行投资决策;而超富阶层通常只会聘请一位专属理财顾问,同时由认证投资经理人、特许财务分析师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为顾问提供支援。
一般而言,在投资新产品与新市场方面,超富阶层往往是先驱。近几年来,在资产配置模式方面,富裕人士纷纷步超富阶层之后尘,新富阶层也会紧随富裕人士的投资模式。
比如在中国香港,新兴富裕人士将较高的资产份额配置于住宅不动产,而非商业不动产上,他们也配置了相当份额的股票以及固定收益产品。此外,新兴富裕人士与富裕人士都利用了杠杆借贷产品,比如差价合约与保证金融资,以便在多头或空头市场中获取丰厚收益。显然,新兴富裕人士与富裕人士期望更专业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