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明年经济增长可能超预期

时间:2010-03-22 21:20 互联网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带动2009年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来自以城市化为主线的大量基础设施投资。从目前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的实施进展以及银行的信贷资金配套情况看,总体开工的项目可能显著超出市场的预期,2010年宏观经济增长可能超预期,宏观政策预警性微调应及早进行。

        如果做一个大致的匡算,在4万亿元宏观经济刺激政策中,中央投资预计1.18万亿元,地方配套预计约1.2万亿元,为了完成相关的项目,实际上还需要信贷资金大约1.7万亿元,这还需要在两年(2009年和2010年)内完成。但实际上2009年1-9月银行新增贷款已经超过8.5万亿元,已经远远超过4万亿元配套所需的资金规模。从实际的信贷投放看,中西部地区新开工项目继续大量增加,考虑到2009年新开工项目的持续性,2010年新增贷款依然会保持在7万亿元以上的高水平。随着投资增长的延续,消费的稳定增长,外需的明显改善,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复苏趋势,尤其是新开工项目的大量增加和出口的改善可能使经济在2010年出现超预期的增长。从目前的趋势看,投资增长的高点应当说还没有到来,2010年经济向上调整的风险大于产能过剩的风险。

        从经济增长的区域结构看,此轮应对危机过程中,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格局出现了积极的变化,经济复苏的推进已经从此前的沿海发达地区复苏——中部地区复苏——西部地区复苏的传导模式转变为现在的中西部地区率先复苏。这个趋势如果得以持续,也可能会带来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以及新的投资机会。

       出口的强劲恢复,以及资本的加速流入,为国际收支政策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从2009年9月的数据观察,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189亿美元,同比下降幅度已经缩小为10.1%,环比增长14.2%,其中出口值1159亿美元,同比下降幅度已经缩小为15.2%,环比增长11.8%。随着欧美等经济体经济复苏趋势的进一步确立,中国外贸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逐渐由负转正。此前市场一直担忧的贸易摩擦现在看来往往变成特定经济形势下少数发达国家政府的姿态,目前看来并没有实质性影响进出口贸易的正常进行。在贸易继续保持顺差的同时,外汇储备的增长开始加速,表明资本流入中国开始增长,这为国际收支政策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汇率灵活波动的基础上,随着贸易顺差的增长和资本流入的加速,中国的外汇管理政策还有更大的放松管制的空间,通过把更大的外汇使用权交给企业和居民,鼓励企业和居民对外投资,以对外投资的增长来平衡外资的流入以及由此带来的汇率升值的压力,因为无论是中国的经验还是国际的案例都显示出,国际收支的顺差不可能都依靠汇率的升值来解决,而更多地需要政策的结构性调整。

       货币政策当然应当对通货膨胀保持高度警惕,不过,如果把结构调整作为宏观政策主要任务的话,较为温和的物价上涨对于推进结构调整可能是相对有利的。从目前的物价走势看,尽管物价依然是负值,但是环比在明显上升,不过从趋势看,市场依然认为,占CPI较大比重的农产品连年丰收,工业制成品并不存在明显的供不应求,依然存在明显的产能缺口,因此,2010年CPI预计3%左右,依然较为温和,其中输入型的影响因素可能最为显著。

        从2009年的趋势看,房地产行业正在出现一些积极的结构性变化。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的互动作用日益显著,房地产的投资品特性也日益明显,在2009年表现得十分突出。从全国的情况看,土地价格的大幅上涨会挤压房地产来自土地增长带来的暴利,逐步使房地产告别暴利行业、回归到平均利润行业;从区域的增长结构看,中西部地区较之一线城市具有更大的空间,实际上对于在一线城市单价3万元的房地产与中西部地区单价3000元的房地产来说,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实际上是差不多的,其间的差距无非是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和房地产商的利润。与此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比较,2009年的房地产调整政策的预警性更强,对于促进市场的平稳发展应当可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如果2009年底或2010年出口投资的增长超出预期,就可能为房地产政策加大结构性调整的力度提供空间。巴曙松

                                                                                                    (责任编辑:未予)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