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进入倒计时不足70天的这个时候,忙于高考的孩子们在学校的自习室、图书馆等各处留下了自己埋头苦读的身影。“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谁都不愿意在这最后冲刺的时候落在“大部队”的后面,于是,学生急、老师急、家长也跟着急,成绩好的冲刺名牌重点,成绩稍逊的,挑选二本好专业……
在这里,北大青鸟中关村校区的校长特意就高考、升学、选择专业等几大高中毕业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做了一些专业的分析,希望对这类学生以及家长在专业选择、考后辅导等方面有所帮助。
首先,在专业选择方面,宋校长特别指出,不必苛求专业绝对对口。在职业规划专家眼中,100%的专业对口是很难实现的。据粗略统计,高校文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不到10%。根据专业的招聘类网站负责人说,其实,通用型工作对专业知识要求并不高,不论你在高考时选择了什么专业,甚至是被调剂到一个什么你并没有听说过的“某专业”当中去,只要在大学期间学好目前的专业,对未来的职业都是有益的。
同时,对于每一个即将面临大学教育或者是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在专业学习之初,就能了解在该专业内未来有什么发展方向,将来可以有什么具体岗位,分别可以从事的工作等等。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大部分人认为毕业后只能当工程师。其实在计算机专业上下游有很多支撑岗位,比如在IT销售、IT媒体、咨询公司等相关职位都可以发展。
其次,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等等来选择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在职业规划中,不可或缺的是对自我的认识,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却很难。认识专业是“知彼”,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是“知己”,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在求职时,最重要的是应聘者与求职岗位的匹配度。不论你多么喜欢做营销,但是苦于自己从小体弱多病、不能承受压力,或是从小就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那就很难能胜任这个行业;喜欢做翻译,但是经常粗心大意,思维不够缜密,做起事情来常常会丢三落四,那么你就当不好翻译。
前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理想一致,他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可能水到渠成,在事业上也容易获得成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你的职业规划,在这个备考的紧张压抑时期,“准大学生”们多多少少都会憧憬一下未来的大学生活:丰富的大学课程,多彩的课余生活,忙碌的社会实践……可是,这其中,有多少人曾想到4年后的职业问题?人力资源专家和高校老师们提醒,大学生职业规划宜早不宜迟。这可以使毕业生在未来的职场上少走弯路。
据相关报道,有关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合理的职业规划应该从高中开始,因为高考生面临选择专业,但是我国目前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尚不完善,不少高中生对于未来的职业认识知之甚少,个人兴趣、特长也不突出,因此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大多由父母代劳。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
同时,我们缺少的不是职业规划,市场上各种类型的畅销书籍、网站各类貌似专家的人的各种分析都给起码能够给你一个模糊地概念,但是,我们缺乏的是专业的主业规划。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用同样的标准和内容很难做到“因人而异”的职业规划。
不管你是否对计算机专业感兴趣、不管你随计算机的发展前景了解有多少,在你高考即将到来或者结束不久的这段时间里,来北大青鸟中关村校区定制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信你会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