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2006年全球经济前景继续看好

时间:2010-03-22 19:08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美国:继续维持较强劲增长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占世界GDP总量28%的美国近年来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也是增长绝对值最大的国家。2005年尽管受到能源价格上涨、飓风袭击和利率上升等因素影响,但美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年率分别达到3.8%、3.3%和4.1%,预计第四季度增速将在3%~4%之间。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   个人消费支出强劲增长前三季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2/3的个人消费开支以年率计算分别增长3.5%、3.4%和4.1%。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前三季度,美国国内私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7.0%、9.5%和8.6%,其中企业非住房固定投资分别增长5.7%、8.8%和8.5%。   国外需求大幅增加,出口明显转强前三季度,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分别增长7.5%、10.7%和0.8%,高于同期进口的增速(分别为7.4%、负0.3%和2.1%)。据OECD预计,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6%,虽低于2004年的4.2%,但仍属强劲增长之列。美国经济在经历3年的持续增长后依然能够保持如此强劲增长是难能可贵的。   2006年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因素的变化值得密切关注:   国际石油价格的走势2005年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震荡,目前油价趋向稳定,2006年预计将适度回落。但由于全球石油供应关系趋紧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善,预计油价难以从高位明显下降。因此通货膨胀上升的风险将继续存在,可能会对美国经济增长造成阻碍和影响。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自2004年6月底以来,美联储在一年半内连续13次以同样的幅度(0.25个百分点)提高短期利率,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当时40多年的最低水平1%提高至目前的4.25%,为2001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连续升息的影响下,美国长期利率开始上升,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2006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将取决于经济状况,如果通胀压力增大,美联储仍可能继续有序升息。   美元汇率的变化在2005年,良好的经济数据及明显的利差优势支持美元汇率由疲转强,推动美元资产重新回流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在2006年,各主要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方向可能会出现逆转,美联储可能会适时结束升息周期,而日本、欧元区可能收紧货币政策。随着美元利差优势降低,将增大美元下跌的压力。   经常项目赤字的扩大2004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纪录的6680亿美元,相当于本国GDP的6%,2005年第一、二季度经常项目赤字分别达到1987亿美元和1957亿美元,占GDP的比重高达6.5%和6.3%。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庞大的风险在于,它可能引发国际资本流向出现突然而剧烈的变化,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多数人对2006年美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预计美国经济仍能够继续维持较强劲的增长。OECD已将200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由以前的3.3%提高到3.5%,并预计通胀率稳定在2.5%,失业率降至4.8%。与2004年4.2%的增长率相比,2005年和2006年的美国经济增速有所放慢,但相对于美国经济的规模而言,3.5%的增速仍然是相当不错的。   日本:即将摆脱通缩   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经历了泡沫经济破裂后近10年的艰难调整后,2004年经济开始走出谷底。进入2005年,在内需回暖和出口回升的刺激下,经济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自下半年经济景气走出震荡区域,上升日益显著。2005年前三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4.9%、3.3%和1.7%,从主要经济指标看,日本经济进入了稳步恢复并呈现良性发展的阶段。   与以往主要依靠政府扩大公共投资、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刺激经济的情况不同,这次日本经济复苏主要是通过民间企业调整结构来完成的,表明日本经济复苏具有可持续性。日本经济复苏的两个突出特征是:   第一,企业设备投资增长、个人消费增加等使内需成为推动景气复苏与扩大的主要动力。从经济指标看,工矿业生产恢复,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企业倒闭减少,失业率下降,设备投资增长。企业生产良好的复苏势头逐渐波及到家庭消费部门,由于就业和收入的改善,个人消费意愿趋强,消费支出得到稳定增加。   第二,金融业开始摆脱泡沫经济后遗症的困扰而复苏,金融业的整合也取得较大进展。一直以来,日本政府继续在金融、税制、行政规则、财政等方面进行结构性的改革。由于企业收益好转,银行不良贷款减少。目前日本各大商业银行不良债权比率大幅降低,已经从最高时的9%下降到目前的4%,资本充足率提高。股市得到全面恢复,日经平均指数在2005年上升了40%,恢复到15000点以上,为5年来的高点。   2006年日本经济最令人关注的是日本央行何时调整已实施数年的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自2001年至今,为了阻止消费物价下降并刺激经济增长,日本央行采取了将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并向银行系统注入资金的超宽松货币政策。随着日本经济回升加速,日本央行预期2005年年底前消费者物价将趋平或微幅上升。日本政府也宣布,日本经济将在2006年结束通货紧缩。但目前日本央行与日本政府之间对于是否收紧货币政策存在着矛盾。日本央行表示可能会转变政策,但日本政府认为现在就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还太早。市场预计,日本经济复苏加快将使日本央行在2006年收紧货币政策。   此外,日本经济发展的一大隐忧是财政赤字过高。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刺激经济措施,导致债台高筑。目前日本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160%,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日本在解决财政问题上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受全球经济的影响,2006年日本经济增速可能会低于2005年上半年的水平,但以民间需求为中心的增长将继续下去,而且此次复苏可能会成为多年来日本经济的一个转折点。   据OECD预计,2005年日本经济将增长2.4%,2006年和2007年将保持2%左右的增长率。日本政府预测,在2006年3月结束的2005财政年度,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将超过政府预定的1.6%的目标,在下一个财政年度,日本经济增长将加速,年增长率将达到1.9%。   欧元区:保持适度增长   2005年上半年,在高油价和内需不振的影响下,欧元区经济重返低速增长的轨道,第一、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年率分别为1.2%和1.1%。自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稳步增长及欧元区国家一些改革措施初见成效,欧元区经济呈稳步走强态势,投资明显反弹,在欧元弱势下出口表现强劲,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6%,为近两年最快的增速。欧盟委员会在最新季度经济评估报告中表示,因为出口与投资强劲,支持内需呈现回升,欧洲经济活动正在加速增长。该委员会预测,2005年第四季度以及2006年第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将加快至0.6%,2005年全年经济将增长1.3%,低于2004年2.1%的增长水平。   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2005年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为了消除通胀风险,欧洲央行在激烈争辩声中于2005年12月1日宣布了5年来的首次升息,将欧元区主导利率从2%上调至2.25%。目前欧元区实际利率为零,11月份的通胀率回落到2.4%。随着经济增长的加快,可能会促使欧洲央行继续调升利率。目前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在2006年上半年将再度升息两次。   从欧洲主要国家看,德国2005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0.9%,全年预计为1.0%,强劲的出口是德国经济最大的亮点。近年来,德国增强了它的国际竞争力,进出口贸易增长有并驾齐驱之势,经济分析家预计,2006年德国的出口将增长5.4%,进口增长5.1%,对整体经济增长将产生相当大的贡献。德国经济规模约占欧元区整体经济规模的30%,2006年德国经济增长将走强,从而会提升欧元区整体经济增长率。   法国2005年经济低速增长,前三季度经济环比增长分别为0.3%、..1%和0.7%,失业率出现连续8个月下降的良好势头,居民消费开支稳步增长。法国政府预计2005年经济增长率在1.5%至2.0%之间,2006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增长2%~2.5%。   2005年英国经济在欧洲大国中表现上乘,增长速度快于德国和法国,这种基本态势已维持了十年之久。市场预期,2005年英国GDP增长率将达到1.8%,2006年进一步上升到2.3%。但在英国经济增长中,家庭消费高额负债、投资疲软及不断增加的税收将对英国经济前景产生影响。   目前欧洲经济本身面临许多结构性问题,最大挑战是失业率居高不下、生产率下降、科技水平下降。2005年2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了名为“重启里斯本战略”的经济增长方案,提出了多项具体的政策措施建议,以期在2010年前使欧盟经济增长率升至3%,新增就业人数达到600万。   从近期看,经济分析家、欧洲央行、欧盟委员会等对未来两年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要乐观一些,普遍预计200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速度将提高至1.9%,2007年则达到2%。OECD预测,欧元区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为2.1%,比原先的估计有所调高。但也有人认为,目前欧元区的经济增长进程还相当脆弱,能否实现持续增长仍在未定之中。   发展中国家:整体快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仍快于发达国家,而且所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经济都呈上升趋势,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经济增长更为强劲,为推动地区经济、世界经济增长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世界银行在2005年11月发布的报告预测,2005年和200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分别增长5.9%和5.7%,虽低于2004年的6.8%,但仍属高速增长,增速超过高收入经济体一倍以上,后者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在2005年和2006年在2.5%左右。   东亚新兴地区经济增长可望进一步提速   2005年亚洲发展中地区的工业和贸易形势继续改善,经济扩张得到持续,但是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引起的通货膨胀以及利率上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增长,预计整个地区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在7%以上,比上年低0.5个百分点,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2006年高油价仍是影响亚洲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据亚洲开发银行2005年12月发布的《亚洲经济监测》报告预测,由于全球信息技术产品需求走出谷底,日本国内需求复苏以及中国保持强劲增长等诸多利好因素,2006年东亚新兴地区(即东盟10国、中国和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可达到7.2%,稍高于2005年7.1%的预估值。   亚洲发展中地区内部的差别比较明显   中国和印度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是亚洲经济增长的引擎。2005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9.4%,高于国际权威机构原来的预计,2006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近年来印度经济增速明显加快,在2005年印度的服务、金融、房地产和农业等行业都出现了强劲增长,前三季度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在8%上下,超出国际机构的估计,印度政府对2005年经济增长率的估算值为7.5%。   新加坡经济在2005年上半年曾经历低迷期,下半年开始恢复增长。新加坡经济增长得益于金融业和造船业,旅游业对国内零售业也起到拉动作用。由于与主要贸易伙伴达成的自由贸易协议范围扩大,新加坡对外贸易增长显著。新加坡政府认为,2005年经济增长率将超过预期而达到5.7%,2006年有望继续增长3%~5%。   韩国经济自2005年第二季度加快复苏,特别是出口和国内消费增长明显,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更达到4.4%。随着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为抑制通膨,韩国央行在2005年10月11日和12月8日连续提高短期利率,表明了韩国央行对经济复苏的信心。韩国政府预计,2005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3.6%,2006年经济将好于2005年,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到5%,创4年来的新高。   非洲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近年来非洲经济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处于自1970年代以来最强劲的发展时期。许多国际组织或金融机构对目前非洲经济发展的看法比较乐观。据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的最新预测,2005年非洲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2%,创历史新高。   由于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整,推进经济改革,经济基础得到加强,经济状况出现改善。另外国际资源包括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为非洲资源出口国经济增长注入活力,10余个非洲产油国出口收入明显增加,有利于整体经济增长。   但也要看到,非洲失业率和贫困率呈上升趋势,要实现到2015年将全球贫困人口减半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非洲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就必须达到7%以上。   拉美经济继续增长据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说,2005年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达到..3%,与早先的预测值相吻合,这将是拉美经济连续第三年获得增长。在拉美国家中,经济增幅较大的国家多属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成员国,如委内瑞拉增幅为9%;阿根廷为8.6%;乌拉圭、智利、秘鲁和巴拿马均为6%;拉美地区大国巴西和墨西哥经济增幅分别为   2.5%和3%。拉美经济持续增长得益于外部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拉动。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促进了拉美国家出口的增加,而对外贸易的活跃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增长。据美洲开发银行估计,2005年拉美国家出口可望达到5300亿美元,将比2004年的4450亿美元增加19%。   拉美对外贸易强劲增长主要有三大动因:一是拉美国家积极开拓中国等亚洲市场;二是受益于美国经济的增长;三是拉美国家出口的一些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上涨。鉴于拉美主要国家国内出现低息、低税和低通胀的良好环境,拉美经济委员会对2006年拉美经济增长前景依然表示乐观,宣布将2006年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由原来预测的3.8%上调至4.1%。   俄罗斯经济将继续增长受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的带动,以石油为主要出口产品的俄罗斯经济在2005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5年前10个月,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5.9%,预计全年增长率将在6%左右,为连续第7年保持稳定增长。2005年前10个月,俄罗斯对外贸易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4.4%,达到2968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37.7%,进口增长27.9%,贸易顺差达到692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增长强劲,截至2005年11月18日,俄黄金外汇储备达到163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40.4%。   在外汇收入大幅增加的背景下,俄罗斯提前偿还了外债,其中包括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33亿美元和巴黎俱乐部的150亿美元债务。据俄议会日前通过的2006年俄联邦预算草案,预计2006年俄罗斯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链接   瑞银预测   全球经济增长今年放缓   在线国际商报讯 记者李志石报道 瑞银全球首席经济师夏德威1月17日在上海表示,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由2005年的约4.4%放缓至2006年约3.9%。   瑞银预测,美国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加上与飓风卡特里娜有关的财政支持将由今年第二季起取消,这些均是预期经济增长将会放缓的主因。美国人民储蓄率创下新低,而燃料成本上涨和名义薪酬增长缓慢,已使实质家庭收入下降,因此,美国消费应会在2006年放缓。美联储加息的滞后效应预计会逐渐浮现,最明显会反映在楼市,并会波及消费市道。瑞银认为,没有美国消费者的支持,全球市场需求的增长将于未来12个月放缓。   瑞银预测,日本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支持可能比我们过往预期的更大。上月,瑞银对2006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预测,由1.5%调高至2.3%,以反映当地内部经济的稳健表现,尤其是企业盈利能力、资本开支和出口的强势。日元汇价较预期疲弱,亦使整体货币供应更加宽松。同时,当地的消费增长,已高于瑞银预期的水平。   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瑞银亚太区首席经济师安德森预测,中国的整体经济增长率将由2005年的10.7%放缓至2006年9.1%左右,但他强调这主要是由于出口净额减少,而不是内需呆滞。中国的建筑和基建投资回升,加上消费和出口持续上涨,意味着2006年的内需前景将更加光明,但同时也意味着进口增长将会加快,使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收窄,结果使本土行业的经营环境改善,但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则会下降。   安德森认为,上述预测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将会软着陆:增长率贴近长期趋势;边际利润见底;存货不会急速积压;失业压力也不会过大。支持这种预测的因素有三:第一,中国只是局部实施政策调控,主要针对个别行业而非整体经济,而最近数季,也一直在放宽调控措施。第二,消费和出口需求将保持强劲。第三,只有少数行业面对盈利和边际利润压力的严重问题,但投资的回升应会带来舒缓作用。   瑞银认为,这一切意味着中国中期经济将持续高增长,所以预期在未来5至10年内,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平均介乎8%至8.5%。当然,由于周期性因素,增长率可能会低于此范围,但再次发生1997~1998年危机的机会并不高。   安德森表示:“从需求面来看增长,我们并不太担心中国在2006年的经济前景。中国目前的消费需求非常强劲,零售额加速增长的势头将持续,而出口将保持25%以上的年度增长,短期内并无急速放缓的迹象。”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