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有种说法,说今年盖房子手里差1万元,那就缓缓等一年挣钱了再盖,但是第二年发现至少还差一万,第三年也是,而且差得一年比一年多。
■ 专家说法
“‘钱毛了’因通胀累积”
刘煜辉(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先要说明一下,物价高不高跟目前的通胀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物价来说,肯定是高的,经过那么多年的通胀累积,物价已经很高了。我国十年来连续经历了三轮通货膨胀,在通胀的累积效应下,消费者肯定会觉得东西很贵。
以前消费者感觉100元钱能买很多东西,现在买得很少,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钱毛了”,在多年的通胀下,钱肯定是毛了。
CPI衡量的是即期物价的上涨动力,也就是未来钱变毛的程度大小,不能代表物价高不高。从CPI的数据来看,通胀水平回落的趋势基本确立了,如果未来经济政策不出现大的起伏和波折,那么通胀水平是往下走的,也就是未来钱进一步变毛的程度会小些。
“约谈食品企业作用不大”
李国祥(中国社科院农业研究所研究员):
老百姓感觉物价高,确实物价是很高,尤其是最近的菜价很高。今年前3个月菜价上涨很快,主要是由于天气原因,冷空气频繁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和运输。但是目前来看,价格渐渐有所回落。
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成本上涨的推动,包括人工成本、油价等,不排除也有个别炒作的成分。对于农村人口来说,食品消费占其生活的比重为40%,城镇人口也是36%以上,因此食品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感觉生活压力很大。
对于发改委约谈的方式,我认为对物价没有影响。如果市场是由大企业控制的,那么发改委的约谈或许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作用,长期来看则会破坏市场秩序。但是农业很分散,没有大的企业把持,属于过度竞争,因此约谈的方式是不合理的,也不会产生作用。
■ 权威声音
“价格上涨不可避免”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日前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中国将长期面临“两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价格上涨不可避免,另外劳动力工资和环境保护成本等上涨的趋势不可避免。这些成本,迟早都要反映到最终价格上。
改革开放33年,经济年均增长9.6%、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5.4%,其中1978年至1999年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7.1%。只要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明显低于经济增速,明显低于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那么,这种可控的、温和的物价上涨就是社会可承受的,也是宏观政策可接受的。
■ 观点
学者建议治理乱收费
据新华社电 如何应对油价上涨带来的价格冲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政府可以下调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加强整治公路乱收费,取消进场费等流通环节的不合理费用,多管齐下,有效降低商品流通成本。
出租车行业是受油价上涨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许光建建议,一方面需要把政府对油价调整的补贴,尽快发放到出租车司机手中。另一方面,应改革出租车行业管理体制,出租车公司理应为油价上涨分担成本。
(编辑:ed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