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3.5亿人饮用水不达标(2)

时间:2012-05-31 09:21 中国青年报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事实上,唯一水源地或者单一水源的供给方式,难以规避风险,一旦水系面临危机可能一击即溃。从近年发生的水危机事件来看,江河湖渠的水源因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众多工业企业分布在江河湖库附近,造成水源污染事故隐患难以根除,单一水源不仅不能满足需求,还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旦水源发生危险,必将造成社会的恐慌。为此,除了规划流域内的产业布局外,更需要在水源地的开发上多做文章。建立备用水源地,成为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提高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能力的必然选择。

龚世萍建议:第一,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新的备用水源地。本着“类型互补、水量保证、加强保护、科学管理”的原则,进行水源选址和工程建设,在选择备用水源时,应考虑与在用水源类型的不同,保障水源不会同时出现问题。在用水源是河流型时,应选择地下水或者湖库型水源作为备用水源。

第二,加强备用水源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备用水源应执行与在用水源相同的管理要求。要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保护区内污染源及违规行为的整治、加强保护区内非点源控制;开展水源地水质常规监测,定期开展水质全分析;加强保护区上游的风险控制和预警等。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解决城市备用水源建设率高,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低的问题。

(编辑:editer)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