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英国媒体的"北京主义":奥运鼓舞中国信心

时间:2010-03-22 20:28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北京奥运会开幕使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英国各大电视,报刊等媒体都将北京奥运与中国的发展提在重中之重的头条位置。不仅包括英国当地居民,还有身在北京的英国记者。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讲述着每一个跟中国和北京奥运相关的故事。

    当中国上下都在为全世界通过北京奥运展现它的美好形象之时,英国广播公司在奥运前夕的《新闻之夜》节目进行了一项"如何看中国"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总的来说中国并不是全球问题的根源。更强调了英国人越来越把中国视为自己的盟友。在这项调查中,受访者普遍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影响不大关注。在英国的大多数受访者并不认为粮食价格和石油价格攀升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都是中国造成的。

    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华首席记者马利德作为一名近年来亲身经历中国新时代发展的北京居民和游客,他这样形容北京。他说:“与其说北京是个帝王般的城市,倒不如说它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城市。北京既展示了一个古老城市的遗迹,同时又讲述了“新罗马”的故事。”中国的现代化故事,其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以一位英国人的经验在目睹了中国眩目的造楼热潮后,感受到的那种震撼与登上长城差不多。他说这两个中国旅游的主要部分,现在开始以一种有意思的方式相得益彰。他对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新楼,国家大剧院,鸟巢和水立方等新型建筑赞不绝口。

    北京奥运会的顺利进行也让一些英国媒体消除了对中国政府之前的一些偏见。英国《独立报》的社评中就以奥运安保话题最为重点讨论,告诫英国人不要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该报的评论还说,很多媒体在北京奥运会前都将中国政府加紧安保监管的政策进行或多或少地扭曲,让欧洲人感觉中国当局为了确保奥运会不出意外,将北京城变成了一座戒备森严的“军管城”。然而事实上,当身处北京的英国人走在街上时就会体会到,媒体的种种说法都是无稽之谈。因为多数英国媒体还有他们的本国观众都对北京奥运会目前的进展赞不绝口,认为不论是场内的比赛安排还是场外的文化宣传都让他们有亲切感。

    为了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许多身在北京的英国记者们在每天生活中都在同当地人打交道,也让他们有机会作为一个普通人近距离地了解了这座城市。“北京奥运会的确体现出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英国《卫报》的网站特意开通了一个有趣的专栏博客,取名“北京人”,让驻京记者们各自讲述在北京的所见所感,史蒂夫克莱姆在13号的报道中说到了自己在北京奥运采访前的一次经历:为了从拳击赛事现场感到羽毛球赛事场馆,他选择了路程耗时最短的出租车,但却没有想到在奥运会场馆外因为没有特定的奥运车辆准入证而不让进入。当时户外正下着大暴雨,这位热心的出租车司机不忍让英国记者被淋,于是自己跟保安人员解释,终于让出租车在场馆近处的一个避雨处停下。更让史蒂夫克莱姆感动的是,这位没法用英语跟自己解释的北京出租车司机,举着出租车上的里程计时器反复跟他比划,让自己明白他只需要支付拳击比赛场地到羽毛球场馆外远处的费用。虽然只有几块钱的差别,史蒂夫克莱姆却说,这位出租者司机的热心和真诚是他北京之行当中难忘的记忆。他问到的每一个中国人,无论他们的英文如何,总是对他充满了热情和微笑。“北京人的态度让人感到北京的确是一座国际大都市。”

    和《卫报》的“北京人”话题策划相比,英国《经济学人》更是把对中国的认知提高的另一个层次,在该媒体近期的社评中“北京主义”这个字眼赫然醒目。《经济学人》在诠释这个概念时认为,北京奥运会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它进一步鼓舞了中国人自我发展的信心,同时也让西方通过这场体育盛事看到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