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德国代理律师菲梭维特克(左)手上举的正是德企侵权商标。
德国巴伐利亚州高等法院23日二审裁决“王致和”商标侵权案中方胜诉。
根据裁决书,法院要求德国欧凯公司(Okai,以下简称“欧凯公司”)停止使用“王致和”商标,并撤回其在德国专利商标局注册的“王致和”商标。法院是按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判决王致和集团胜诉的。
一纸判决终于结束了3年的跨国诉讼。这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华老字号首次在海外维权获得成功。
3年的持久战
王致和食品集团以生产酿造调味品为主,最出名的就是创制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的“王致和腐乳”。
2006年7月,由于拓展德国市场需要,王致和集团到德国注册商标时发现,王致和腐乳、调味品、销售服务三类商标和标识已被德国欧凯公司抢注,该公司抢注的“王致和”商标的外观与国内王致和完全一样,这是王致和商标第一次在国外被抢注。
而欧凯公司是由德籍华人开办的百货公司,主要经营来自中国的食品,它曾是王致和产品在德国的销售代理商。2007年1月,王致和集团与欧凯公司协商未果后,决定在德国提起诉讼,追讨商标权。2007年11月14日,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一审宣判,王致和集团诉德国欧凯公司恶意抢注商标案,王致和集团胜诉。欧凯公司向巴伐利亚州高等法院提出上诉,1月22日,巴伐利亚州高等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据介绍,王致和集团对该标识享有著作权。由于中国和德国都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根据该公约的约定,在一国享有版权的,在其他成员国中同样享有版权。同时,欧凯公司的抢注行为明显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德国的竞争法。
这起跨国诉讼让王致和集团加快了海外扩张步伐,两年前仅在10余个国家注册了商标,但到目前,王致和商标已遍布40余个国家和地区。
索赔未予支持
王致和集团德国代理律师沃尔夫冈•菲梭维特克在现场听取了法院裁决,他认为,正常情况下,此判决为终审判决,王致和商标维权案已胜诉。
菲梭维特克对记者说,王致和的主要目标是“禁用商标”和“撤销注册”,这一目标已经实现。高法的判决详细写道,如对方不履行判决,继续使用商标,将对其罚款25万欧元,或监禁其负责人6个月。虽然从理论上说,对方还可以上诉到德国联邦法院,但这一类民事案件被受理的可能性极小。
昨天的判决涉及的另一项内容是诉讼费。菲梭维特克说,计算结果,欧凯承担约60%。他曾要求对方向王致和方面赔偿损失,但是由于未产生明显可以计算的损失,高法未予支持。
欧凯公司相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注册的商标只是负责销售而没有生产。而王致和在德国当时并没有销售行为,所以不存在所谓的竞争关系。
欧凯公司还抢注了“老干妈”辣椒酱、“洽洽”瓜子、“今麦郎”弹面、“白家”方便粉丝等其他国内知名的食品商标。据悉,这四家公司也开始采用多种手段与欧凯公司进行沟通和协商,他们均表示,不会放弃起诉的权利。
商标被抢注代价惨重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不完全统计,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其中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每年商标国外抢注案件超过100起。
据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商标被抢注的有2000多起,造成每年约10亿元无形资产流失。
中国有不少老字号品牌如“狗不理”、“北京同仁堂”、“六必居”、“海信”等商标在国外遭到抢注,不仅影响了老字号的声誉,也给企业走出国门设置了贸易壁垒。
2005年,青岛海信集团历时6年,最终以50万欧元的价格,将被西门子公司在德国注册的“HiSense”商标赎回。腾讯公司域名被外国人抢注,最终以100万美元天价赎回。
而根据FT中文网报道,两名华人在加拿大提交商标注册申请,企图注册逾60家中国企业的名称和标识,包括中国投资公司、中国银行、中国五矿、互联网门户搜狐和饮料制造商王老吉等。这两名申请人的活动,可从加拿大知识产权局(CIPO)的在线商标数据库中公开查询。
中企出海先注册商标
沃尔夫冈认为,“王致和”一案给予了中国企业许多启示。他提醒说:“中国企业要走向海外,首先要想到保护自己的权利。注册商标在先,然后开拓市场。”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局长李建昌在国新办4月21日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王致和集团商标侵权案件胜诉的可能性非常大。
李建昌说,此案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该明确商标注册在很多国家是注册在先的原则,在那个国家注册才能享受商标的专用权。所以请我们的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知名企业、一些老字号要有这个意识,要到我们外销产品比较多的国家进行商标注册。
业内人士认为,准备向海外扩张的每一家大型或知名中国企业,都面对这样的风险,即自己的商标在海外市场被人抢注。抢注者往往是企业的直接竞争对手,另外也有部分提交注册申请的是客户、分销商或零售合作伙伴,或者是个人申请,目的是再把商标权卖给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