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六大产业成败 系于政府角色

时间:2010-03-22 20:59 新华网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今年施政报告将以推动六大产业为主题。图为曾荫权在去年施政报告记者会上。图片来源:文汇报

  新华网消息 香港文汇报发表资深评论员杨志强评论文章,回归以来,香港努力寻找合乎新经济的产业。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成效不彰,直至金融海啸呼啸而来,香港产业单一化的缺陷便暴露无遗。

  特首曾荫权最近表示,他希望在施政报告谘询期间,社会各界可以聚焦在如何推动知识型经济和六大优势产业这个主题上,提出宝贵意见,包括政府的角色及相关发展策略。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回归后特区政府首次认真地制订长远经济发展策略,是次提出推动六大产业发展,不同过去流于空言,而是具有“动真格”的意味。

  今年施政报告以推动知识经济转型为主题,表明政府认识到进入知识型经济是时代的趋势,必须要顺势而行。政府此次有诚意广纳民智。过去政府也提出过不少发展若干产业中心的鸿图大计,惜乎停留在纸上,没有广泛谘询民意,这次曾荫权彻底放下身段,真诚呼吁各界聚焦讨论六大优势产业这个主题,通过官、商、民三方合作,推动香港经济持续发展。这次政府以新思维调整积极不干预和不资助某一行业的政策,前所未有地为六大优势产业提供土地、财务及税务等实质性扶持。

  政府“动真格”推动知识型经济和六大优势产业,有其特殊而迫切的原因和背景。第一,金融海啸暴露了本港经济过分依赖金融业的局限,金融业能否养活香港七百万人已不用争论,当务之急是推动产业多元化,解决日显沉重的就业问题;第二,国家发改委年初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特区政府必须尽快主动回应,以加速与珠三角经济融合,避免香港经济被边缘化;第三,中央政府已手准备“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十二五”规划重在解决中国经济存在的中长期失衡与矛盾问题,“调整结构”成为下个五年规划的关键,香港经济也面临“调整结构”转折,特区政府主动提出产业发展策略,可请求中央政府加“十二五”规划。

  经济失衡严重 解决须“动真格”

  特区政府决定于四大支柱产业之外,再打造包括教育、医疗、检测及认证、创新科技、文化创意及环保六大优势产业。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表示,社会有急谋出路的危机感,加上这些行业随珠三角未来的产业升级转型而带来机遇,所以政府才改变过去的发展方针,希望杀出血路。刘兆佳进一步解释要尽快行动的迫切性,“经济不振作,香港不单会被边缘化,就连保持不错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成问题。”并强调“本港当前相对内地仍有优势存在,但这种差距正在快速缩窄之中。”

  高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是造成六大产业“急就章”的原因。经机会在4月初提出发展六大优势产业,政府在6月底宣布对六大优势产业采取土地优惠政策,聚焦六大优势产业的谘询工作在8月17日展开,将在十月份的《施政报告》宣布详情。曾荫权在六月底发表的《香港家书》,直言这是特区政府一次创新的尝试。虽然这种新尝试只花了半年多时间,但其实香港为向知识经济转型,已经摸索了近10年。虽是经机会提出发展六大优势产业,但其实经机会由行政长官及财政司司长分任正副主席,中央政策组为其秘书处,可见提出发展六大优势产业仍由特区政府主导,不过是借助经机会专家的肯定来支持特区政府的长远发展构思。

  六大产业成败,系于政府角色,政府应介入和主导六大产业发展。刘兆佳指出:“政府不干涉政策在这个世界根本再没有市场,当全世界都介入市场的时候,你不介入反而是你失机”。我认为政府应在三方面发挥作用。

  政府应主导六大产业发展

  第一,当前的六大产业似乎是等量齐观、无分轩轾,这样容易混淆政策重点,分散资源,无法集中力量办事情。首先,政府应对六大产业确定轻重缓急。比较起来,六大产业中创新科技应是重点。有人认为,香港不具备发展科技的条件,这是对香港科技发展优势的无知。所谓创新(Innovation)科技,并不是由无变有,而是将产品变成与时并进。香港发展创新科技产业条件优良,包括荟萃世界级的大学及一流学者、国际联系网络广阔等。教资会资料显示,过去两个学年8大院校共有355个科研成果发展成专利权、许可证协议、知识产权或注册公司,但有关成果最终大多被外地企业买走,并在其他地方进行产业化。国际社会如此重视香港的大学的科研成果,说明香港可以扮演科技重镇的角色。

                                                                                                          (责任编辑:未予)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