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欧美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企业面临在欧美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也愈加凸显。由于法律制度、企业意识和保护手段等诸多原因,我国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形势近些年来逐渐严峻,侵权诉讼频频发生,知识产权诉讼案每年都在递增。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企业必须重视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这样才能冲破壁垒,维护“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海外维权形势严峻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面临的跨国知识产权诉讼不断增加。据统计,中国在对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美国的出口贸易中遇到的知识产权诉讼越来越多。自2000年起,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有关外国产品是否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337调查”中,中国连续7年成为第一涉案大国,而近期美国针对全球的“337调查”,近40%涉及中国企业。所谓“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1930年通过的关税法第337条对外国产品是否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进行的调查。根据美国相关法规,在美国国内企业提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相关进口产品发起“337调查”后,该委员会可以发出“普遍排除令”,即只有经该委员会调查确认没有存在专利侵权行为的外国产品才可以进入美国市场,而其他所有企业都将被挡在市场之外。
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起步较晚,一直处于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成本学习”阶段,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知识产权维权成本”,随着近年来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立好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对坚持品牌化发展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以“知识产权保护”代替“知识产权维权”将成为趋势。
6年车轮诉讼五连胜
通领集团是我国漏电保护行业出口美国市场的领军企业,以自主创新的专利产品打入美国市场,引发了美国竞争对手的强烈抵制,随即引发了一系列以知识产权侵权为由的专利官司,遭遇多起专利侵权诉讼和美国“337调查”等。面对美国企业恶意诉讼的车轮大战,2010年11月,通领集团在美取得了6年来第5场诉讼的胜利,创造了“五连胜”的辉煌,突破了国际贸易壁垒,演绎了中国民营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经典案例。
据通领集团董事长陈伍胜介绍,2010年9月3日,老对手美国莱伏顿公司再次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对通领科技等多家中国企业进行“337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0月5日正式立案。同年10月28日,通领科技为了改变长期被诉的被动局面而采取“以攻对攻”的策略,作为原告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联邦地方法院起诉美国莱伏顿公司违反双方于2007年11月签订的和解协议的行为,并要求赔偿损失。12月2日,美国新墨西哥州联邦地方法院正式下达判决,判令要求美国莱伏顿公司撤销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通领集团的“337调查”。这意味着6年间,通领科技在美国实现了知识产权官司五连胜。
相关专家表示,此次诉讼中,通领集团主动出击,实现了由被告向原告的转变,创造了“以攻对攻”的专利诉讼经典案例,标志着中国企业在美国知识产权诉讼中成功实现了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进攻的根本性转变。“五连胜”意味着通领集团不仅已经熟练掌握了美国知识产权诉讼的游戏规则,而且具有应对美国复杂专利官司的驾驭能力。
艰辛有谁可知
回首6年,“五连胜”来之不易,通领集团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截至2010年9月,通领科技在美国的官司已经花去了1080万美元的诉讼费用。陈伍胜表示,通领科技在进入美国市场第一年便很快占有了10%的市场份额。如果过去的6年没有经历类似的知识产权诉讼,那么公司市场份额可以达到20%,年销售额估计能在1亿美元左右。
专家表示,通领科技在海外维权的道路上一直单打独斗,饱尝艰辛,在积累了大量经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急需来自各方面的支援和支持。专家建议,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包括政策指导、信息提供和对外交涉,帮助企业提高应对“337调查”的能力;另一方面,行业组织应发挥应有作用,组建专利联盟,推动企业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抱团出击破解贸易壁垒,积极探索民营企业海外维权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