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底,备受各界关注的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顺利通车了。这条城铁线路将北京到顺义的路程从近2个小时缩短到只有20分钟,由此拉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言而喻。对于业内,其最大的意义远不限于此,承建方首次将系统集成+施工联调的建设理念和前沿技术成功运用到十五号线一期工程的始末,在显著缩短工程的建设时间的同时,极大的提升了工程各类各项技术指标,开创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的先河,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其成功的经验已经得到业界广泛关注和肯定,并被国内外同行学习和推广。作为一直奋战在建设一线的工程指挥者,中铁电化局城铁公司副总工林云志将15号线建设中成功经验进行提炼总结,提出了大系统、深集成、专施工、精联调的集成总承包的创新理念和建设模式,并据此编制了《北京地铁15号线设备系统工程优秀施工工艺汇编》和《北京地铁15号线设备系统概论》,已经成为业内学习和借鉴的必备书籍。
从大铁建设到城铁建设:
由粗放向精细管理的飞跃
承建北京城铁15号线的中铁电化局城铁公司,曾经是中国铁路建设的功臣,在铁路建设中可谓经验丰富,然而,面对工期紧、系统多、工程质量要求高的15号线地铁建设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后期的联调工作。
联调,城铁建设术语,指轨道建设好后,统一组织对已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必要的试车和调整,涉及设备、车辆、线路、土建、轨道等多个范畴。 比如测试城铁沿线的电力、钢轨、路基、通信等全部设备的运行状况。再通过不同时速的列车,对沿线轨道、信号、通信等各项设备逐步进行测试调整,微调部分系统参数,直到整个线路符合运营要求。
城铁的基础建设只要按既有铁道建设经验和标准施工即可,然而,由于设备部分系统繁多,技术复杂。每条城铁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系统各不相同,包括各种参数标准都需要自己探索,因此,系统联调成了摆在城铁公司面前的一项难题。
中铁电化局城铁公司领导班子认识到,城铁联调必须依靠高科技技术人才,管理必须由原来的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林云志放弃了外企高薪职位,来到城铁公司担任起副总工职务,同时被任命为北京地铁15号线设备系统承包项目部负责人,全面负责15号联调管理。他采取边学边干,借鉴已有的,升华自己的等种种管理措施和办法使得一批从未接触过联调的年轻人按期成功的完成了15号线一期中段的联调工作。
从劳动密集到技术密集:
由复制经验走向自主探索
作为15号线联调负责人,林云志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知识,通过对项目全面调研分析,在尊重科学、认识科学、实践科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大系统”、“深集成”、“专施工”、“精联调”的技术思想。开创了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试运行中采用大系统、精联调的专业技术带“专家”管理的新型先进的一体化调试模式,面对联调工作的“三高”特点(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以节点工期为基点,制定了完善的培训制度和管理流程,提出了“两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和精细、精湛的联调团队精神。
大系统,指地铁15号线设备集成系统是属于一个大型的系统集成,由数十个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子系统集合而成。深集成,要求组织者对这些系统和相关的产品必须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站在系统的高度结合用户的需求准确的完成这个项目。专施工,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专业水平要求专业性强于一般施工单位,不仅仅是干粗活累活,同时还需要干精细活。对基站设备的安装,光缆接续等技术性较强的工种也能得心应手。精联调,联调是一个非常精细的项目,要求实施者有精湛的技艺,精确的判断,精细的管理,才能按期安全完成。
北京地铁15号线的系统集成不仅仅是表面肤浅的设备安装施工,它是一个整体的应用系统模式和技术解决方案。作为一个总包单位站在业主和运营的角度,以轨道交通这个大系统的高度为业主需求提供应用的深度系统集成模式,以及实现该深度集成模式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案,即为业主提供一个全面的轨道交通系统的解决方案。项目部基于全面掌控轨道交通技术前沿动态,在项目中提炼运用技术,通过自主发展能力保障了15号线一期中段保质按期开通。
地铁15号线系统集成涉及30余个子系统,数百家原始厂商。要求在短期内对提供的产品的技术掌握并付诸项目实施。需要对各个系统集成商技术有深刻的了解,才能把系统联调有序的结合,实现精细化联调。自主研发产品和工机具用于系统联调,包括应用系统接口软件的开发。有效的提高了系统联调的功效。对上百个系统间接口进行精确定义和划分,保证了各个系统间的可靠链接和有效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