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并不适合所有人
徐馨是地道的福建人,大学毕业后进了厦门一家还不错的国企。
她每天朝九晚五,下班后回家陪父母,周末偶尔和中学同学聚餐。在大家都纷纷上微博的时候,她还不知道微博是什么,后来即使注册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作用,无非是看朋友们每天发布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她不觉得这类社交网站能给她带来什么。
春节时,徐馨在上海工作的妹妹硬是替她注册了一个金融圈网的账户,她草草地填了一些资料就忘记了这个网站,只在偶尔邮箱里有来自这个网站的消息时才想起来。
像她这样,并不打算去金融行业,也不想去北上广“漂”,只希望在西安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的很多人来说,“注册金融圈真的没什么用”。
除此之外,如何更好地利用类如金融圈这样的商务社交网站,专业人士给出了以下三大建议:
(1)用金融圈网这样的社交网站求职真的有效吗
金融圈的注册用户首先是有一定的金融或财经基础知识;其次,上社交网站的人比较愿意敞开思想去接受新的东西和新的机会。金融圈网按照企业和个人来划分,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上形成了真实的圈子,因此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渠道。
对企业来说,也会很关注这样的网站,在这里出现的个人资料很有价值,这些注册会员的基本素质可以肯定。而且各个公司都在控制人力资源招聘的成本,公司可以通过金融圈网来储备自己的资源库。
(2)用金融圈找工作有哪些技巧
对在校学生来说,要主动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比如可以加入相关领域的劝阻,对某个公司感兴趣可以在上面和他们的工作人员有个联系方式,平时跟他们谈一些自己的想法。毕业生要融入自己的行业圈子,打通交流的渠道,和圈内的人保持交流。加入“圈子”,参加话题的研讨,如果认为你的理论水平够的话,就会有HR的人关注你。
对在职人士来说,如果在求职网站上更新自己的信息会让别人感觉到你好像在找工作,但是在金融圈上面不会,因为它首先是个交友平台。在这上面,猎头、HR,甚至竞争对手都是你的朋友。建议每个月更新自己的简历,虽然每天的工作可能差不多,但是每个月下来会有些新的不同。另外,不要把自己的第一联系方式放在上面,可以公开一些不会经常受到骚扰的联系方式,比如Email。
不能觉得你把简历放在上面就行了。积极地通过金融圈网来找工作是对的,但是不可能完全靠它。在上面留下自己的简历,还要添加自己曾经完成的工作。同时尽量少在上面留下太多感性的东西。
(3)怎样让自己的个人资料受到关注
首先,关键词很重要。教育背景、感兴趣的行业,即使没有相关的实习经历和教育背景,也可以写上自己对它很感兴趣,然后简短地写一些自己的看法。最好精心准备一份英文的简历。要准确写出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才能获得别人的关注。
对应届生来说,简历也许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可以通过写这些关键词,给自己定位方向,再通过加一些行业内的人,比如业内的人给你写一两句简短的推荐,就可以让这份人际关系把自己带起来,突出自己的亮点才能让别人对你“感兴趣”。
话说回来,像金融圈这样的社交网站适用范围主要在一些以英文为工作语言的跨国公司,也就是说,对想进入这类公司的人来说,注册一个账户是只赚不赔的。但是对这类公司不感冒的公司人,多注册一个社交网站,好像又多了一件牵肠挂肚的事。
不过这类社交网站就像一座桥,即使它给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找工作的机会,你也要明白机会不等于实际的工作。也许你通过写了一份个性鲜明的资料和简历,在相关的小组里做了有意义的发言,比较幸运地获得了HR或者猎头公司的青睐。但真正进入面试阶段,一切就脱离金融圈网了。并且,要获得工作Offer,金融圈网并不是一切,但他会是一座通向大道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