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成为国企副总,却毅然辞职创办简餐品牌“外婆心”。
事业蒸蒸日上,却甘心清零自己“卧底”麦当劳。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将“外婆心”升级为“一心一客”,并成功复制72家。
“一心一客”董事长何増武执着地演绎简餐之旅,并计划在未来孵化500个百万富翁。
“一心一客”董事长何増武
5年卖命换来副总职位
1995年,何增武21岁,进了一家摩配公司,成为一名气体保护焊工。
“从参加工作那一刻起,我向自己承诺,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决不向父母再要一分钱。”为践行承诺,何增武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下班。同事们在宿舍打麻将,哗啦哗啦的麻将声中,他照样酣然入睡。
当其他同事都在过周末的时候,何增武却在为公司的宣传板报出谋出力。一年后,他从一名普通焊工升职为检验员,专项负责合资企业高端产品品质。
1997年,摩托车行迅猛发展,何增武所在公司的一家分公司配套进度严重滞后,公司领导整天为产能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但收效甚微。1998年春节过后,这种缺货现象越演越烈,当时已调任配套员的何增武便主动给主管领导写信,要求调到偏远的分公司一线做调度员。
在分公司期间,何增武主动承担很多人不愿做的工作,工作到凌晨是常事,他还主动协调部门与车间人员、产能等问题,并牵头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投入产出管控体系。这期间何增武不断接管了供应、生产、营销等工作,5年后,升任公司副总,全面负责公司的产供销。
违心工作“逼迫”下海
收款难,喝不得酒,经常说一些不愿意说的话,见一些不想见的人,做一些违心的事,何增武开始不断拷问自己:“这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吗?这就是自己未来的人生吗?以后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些问题一直纠缠着他。
人生的历程,两手空空而来,两手空空而去,什么都不曾带来,什么都不曾带走,重要的是留下了什么!2000年初,何增武下定了决心,去做想做的事,让人生更精彩。
做什么?离开公司以后,何增武想到了衣食住行,在摩配行业工作的时候,经常在外用餐,听说哪有好吃的一定会去吃。快餐行业,不欠钱,不请客、 无需背景、无需人脉。市场告诉他快餐行业非常有潜力。
2002年5月何增武执拗地离开了工作七年的公司。
下足功夫未摆脱亏损命运
2002年10月1日,何增武在重庆南岸五小区开了第一家“外婆心”简餐店,怀着对餐饮的那份喜爱和执着,开始了打造专业简餐连锁的漫漫征程。
事情没有何增武想的那么简单。“外婆心”一开始定位就很明确,注重健康卫生,不重复用油,材料也用最好的,因此成本也就上去了。相比其他快餐店,“外婆心”价格自然不便宜。
那个年代大众对环境好、品质好以及饮食健康没有太多的了解,快餐本身味道差别不大,大多顾客宁愿去价格低、口味一般的餐馆。当时店里营业额每天只有100多块钱,每个月下来要亏损四五千元。
不擅宣传的何增武,在增加品种和经营方式上下足功夫,都没能改变亏损的命运。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2003年“非典”爆发,人们突然发现“外婆心”这个讲究环境和品质的简餐店是用餐的首选之地,“外婆心”生意才开始火爆起来。
2004年3月10日,对何增武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日子。那天何增武正和一帮朋友在重庆南坪步行街的中餐店用餐,大家开心地聊天,喝酒。
“老大,餐厅失火了!”一个电话中止了聚会的快乐!何增武立即奔向第二家餐厅,一股浓郁的烟熏味扑鼻而来,步行街的上空被浓烟弥漫着,两部消防车停在店前,所幸无人员受伤和重大损失。但接下来,停业整顿,罚款,更换设备,部分修复损失过10万。
第三家餐厅选址评估不足,所选餐厅不具备餐饮排烟条件,从而增加开店成本;食品异物投诉、产品废弃、产品储存变质……
经营管理成本加剧,管理真空出现,诸多问题不断涌现,如何才能改善这种局面?
清零自己 “卧底”麦当劳
虽然喜欢餐饮,但真正经营起来很吃力。如何让自己一手创立的“外婆心”脱胎换骨,成为摆在何增武面前最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