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品牌节于2009年8月8日至12日,在品牌之都、奥运城市青岛成功举办。本届品牌节由中国贸促会、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品牌中国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品牌联盟(北京)咨询有限公司等联合承办。本届品牌节是在世界金融危机仍在持续而中国经济企稳回暖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以“树信心、长雄心、立恒心”为宗旨,以“提振中国信心,提升品牌价值”为主题。出席品牌节开幕式的有来自全国的企业界、政府官员、协会组织代表、媒体界代表和记者4000多人,加上当地各界人士共6000多人。
本届品牌节邀请到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两位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市委书记阎启俊、青岛市市长夏耕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王新陆、程路、侯云春、艾丰、杨伟光、孙晓华、许智宏、龙永图、冯并、王渭田等二十余位部级领导参加品牌节系列活动,张瑞敏、科拉尼、刘永好、金志国、汪海、释永信、俞敏洪、高德康、张醒生、刘瑞旗、冯军、严旭、李光斗、石岩、白长虹等五十多位著名企业家、社会名流、品牌专家出席并发表讲演,品牌节还邀请到了深圳、泉州、东莞、晋江、安宁等二十多座品牌城市的市领导到会。
本届品牌节的主要活动有:品牌节开幕式、首届中国品牌博览会、第八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主旨论坛和青岛、城市、投资、创业、太阳能、咨询与广告、报业等七个平行论坛)、品牌中国“华谱奖”电视颁奖晚会、品牌中国•企业家高尔夫邀请赛、欢迎晚宴、音乐剧电影《爱我就给我跳支舞》特别点映、品牌中国•企业家帆船邀请赛、崂山之夜•品牌中国金谱奖颁奖晚宴、中国品牌经理人特训营、青岛品牌之旅、奥帆中心大型全海景实景演出品牌节专场等。活动丰富,内容精彩,受到了与会人士的一致好评。
二、特 点
第三届中国品牌节的主要特点:
1、活动主题鲜明。
本届品牌节的主题“提振中国信心,提升品牌价值”是根据中央提出的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方针提出来的。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在开幕式讲话中说,此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两个不可持续”:美国经济的“过度消费模式”不可持续,中国经济的“两外模式”(主要靠外延式发展和过分靠外贸拉动)也不可持续。加大实施品牌战略是扭转我国“两外模式”的重要途径。要充分看到我国自主品牌国际化的大好时机。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发挥的独特作用,建国60周年的成就,“中国制造”被世界所认可,中国一批自主品牌的成长,特别是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在品牌战略方面的深刻教育,都是我国把“危”化为“机”加大实施品牌战略力度,加快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有利条件。只有提振中国信心,方可提升中国品牌价值。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致辞中提出“文化决定品牌说”,要求中国人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国际意识和互利共赢、文化融合的意识。亚洲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就“品牌的国际化”问题做了主旨报告。他指出,当前我们应该抓紧四个问题:一要强化中国企业的团结,二要强化国际标准,三要强化金融知识,四要强化公众支持。这样,“我们的中国企业一定能够走得更好,我们中国一定能够有成千上万的品牌走向世界,他们必将会为中国的经济赢得荣誉,也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合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青岛啤酒集团董事长金志国、双星集团董事长汪海则以自己企业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未来的走向为话题,展示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这些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普遍共鸣,让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提振中国信心和提升品牌价值不仅仅是一句鼓劲的话,而是重要的战略方向。
2、推动城市品牌发展。
在城市发展和崛起中,城市品牌突显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塑造城市品牌已经成为我国品牌战略实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因为城市品牌的打造不仅对一个城市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起着总体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一个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同样起着总体的推动作用。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重视城市品牌建设的城市,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为了适应和促进这种趋势,本届品牌节特别设立了一个新的奖项:品牌城市奖。通过社会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青岛市、深圳市、杭州市、大连市、温州市、宁波市、无锡市、长沙市、泉州市、东莞市获得“中国十大品牌城市”,晋江市荣获“城市特别奖”。这些城市大都派出了一位副市长参加了品牌节并到会领奖。
青岛是我国品牌战略实施最成功的城市之一,此届品牌节是在品牌之都青岛召开的,这就自然起到榜样的作用。
人们来到青岛,所见所闻,都深有感触;为了深入了解和推广青岛品牌建设的经验,在品牌节期间特别召开了《青岛如何走向国际化品牌城市》专项大型论坛。论坛上,青岛市领导专门介绍了经验,诸多专家和各方面的人士对青岛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和评点,还为青岛未来的品牌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
青岛是我国著名的品牌城市,人们早闻其名。但通过此次品牌节活动,人们的认识更从“闻名”深化到“知实”,从感性深化到理性。对青岛这个品牌城市的认识集中到这样几点:
(1)多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始终抓住品牌战略不放,不以领导班子换届和领导人更迭为转移。
(2)把品牌战略作为整个城市发展的全面性的立体性的战略来加以实施。
(3)采取循序渐进的方针,从打造产品品牌开始,发展到打造企业品牌、产业品牌,进而打造全市的经济品牌。
(4)不断扩展品牌战略的覆盖范围,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各个领域,其中机关品牌就是青岛的一个独创。
(5)始终以诚信、创新、责任作为核心来推展品牌文化。
(6)坚持本土和外来融合,继承和创新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优势对接、互利共赢,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
通过本届品牌节使人们认识到,利用这样的活动总结、学习、推广乃至提升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品牌战略经验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因此应该成为今后品牌节持续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3、提高专业研讨深度。
此次品牌节特设了太阳能产业论坛、报刊传媒论坛和品牌咨询论坛等多个专业论坛。
太阳能产业论坛是品牌节组委会和中国太阳能协会联合举办的,集中了我国最大的一些太阳能企业,讨论得非常热烈,成为他们共商振兴我国太阳能产业的一次重要集会。
报刊传媒论坛则集中了我国主流报刊的负责人,大家一起探讨媒体如何为我国品牌战略服务和媒体自身如何打造品牌的问题。
品牌咨询论坛则为企业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方法。因为这些品牌专家都是我国咨询业界的顶级专家,演讲的内容很精彩,企业经营者听了以后觉得很解渴。一位来自黑龙江的企业家说,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参加品牌节的,但来了以后,我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精彩的报告,太有收获了,中国品牌节确实是名副其实。
4、参观知名企业,感受品牌魅力。
品牌节期间特别安排参会代表到我国著名企业海尔和青啤、双星做实地参观学习。这三个企业的领导认真向来访者做了介绍,有关品牌专家结合这三个企业的实际经验对如何实施品牌战略做了现场讲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参观者的收获很大,到知名品牌企业参观成为生动的一课。
5、评选成为亮点,颁奖形成高潮。
整个品牌节活动包括论坛、参观、展览和评奖相结合的多种形式,而以颁奖为亮点。8月8日晚在青岛钻石体育馆举行的品牌中国“华谱奖”电视慈善颁奖晚会使品牌节活动的热烈气氛达到高潮。
本届品牌节经过半年多的准备,通过社会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共评出以下奖项:品牌中国华谱奖、中国十大品牌城市、品牌中国金谱奖、中国最有品牌影响力的60位明星。
实施品牌战略既需要理论的探讨、意识的树立,也需要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品牌需要带头人,需要领先者,需要榜样,这些企业和个人的业绩实际上又是品牌战略成功实施的成果,品牌节不仅应该成为展示的平台,也应该成为表彰的平台。因此,通过民意评选出来的各种奖项,既是对这些先进者和先进单位的肯定和鼓励,又是宣扬和推广,同时增添了活动的节日气氛。
三、体 会
1、中国品牌节首次走出北京,获得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和支持。
第三届中国品牌节之所以获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山东省政府参与了这次活动的联合举办,青岛市政府具体做了联合承办。两级政府支持一项活动这是少见的。前两届中国品牌节都是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品牌节是第一次选择在外地举办。之所以选择青岛是因为青岛是我国公认的品牌之都,山东和青岛对品牌战略都十分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这里举办品牌节不仅可以增添许多实际内容,而且更具有说服力。现在看来这个决策是正确的。今后,为了进一步扩大品牌节的影响力,争取以后的历届品牌节尽量在全国各地那些实施品牌战略有成绩的城市召开,正像世界性的奥运会轮流在各国不同城市召开一样,使中国品牌节常开常新。
2、品牌节活动推动了举办城市的品牌发展。
由于品牌节的各项活动和相关的宣传,举办地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品牌节活动提高了举办城市的形象,传播了自己实施品牌战略的经验,同全国著名的企业家、专家进行了交流,对当地企业的干部群众是一个鼓舞,这对加强了解和今后合作都大有益处。因而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城市品牌建设的一个有效举措。同时,按照每位参会代表消费5000元计算,品牌节也给青岛当地带去了至少2000万以上的食宿、交通、旅游、购物的直接收益。青岛市政府对这次活动是满意的,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今后还有其他合作项目要继续进行。
3、品牌中国产业联盟成为政府推动品牌发展工作的有力助手。
此次活动的成功再次证明,“品牌中国产业联盟”要在坚守自己“政府助手、企业帮手、改革开放探雷手”定位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中介作用,成为政府推动品牌发展工作的有力助手。正像朱镕基总理指出的,质量工作和品牌战略都是千秋万代的民族事业,要认真实践,不断探索。品牌战略这项民族事业要能够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整合政府、中介组织、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这中间,品牌中国产业联盟这类组织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且只要自己做事正派、认真、努力、有成效,就会得到各方面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
4、做好品牌宣传推广,扩大品牌节影响力。
本届品牌节在宣传上有所突破,扩大了品牌节在全社会上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举办活动并不是最终目的,扩大影响才是更重要的成果。
从2009年3月初,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签署关于第三届中国品牌节的战略合作协议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后,品牌节的宣传推广就一直持续不断。品牌中国和各支持媒体在全国电视、平面、户外和互联网媒体上大约投放了价值1亿元的广告。《人民日报》刊发了八个整版的《第三届中国品牌节专刊》,刊登了山东省长姜大明、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青岛市市长夏耕、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等领导的文章,并介绍了品牌节的由来和活动内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经济信息联播》在活动当天就对品牌节做了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天津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卫视、青岛电视台等300家媒体也跟踪报道品牌节。据粗略统计,全国数百家杂志报纸大约用了近300个整版进行报道和广告宣传。山东广播电台作为品牌节的媒体战略合作伙伴,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花了大量的时间对品牌节做了全面的跟踪性的配合宣传。品牌节举办地青岛的媒体作为品牌节的合作伙伴,更是不遗余力地对此项活动进行了充分的宣传报道。大街小巷的2500多个广告牌和路旗、LED投放了品牌节广告;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用了大约200个版面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报道品牌节。
总之,第三届品牌节的宣传,无论在数量和层次上比前两届都有较大的突破,这是很可喜的。今后需要和媒体继续加强合作。
四、不 足
第三届中国品牌节的准备工作实际上从第二届中国品牌节一结束就开始了,全力的准备工作也有半年时间,到开幕的前两个月,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的工作团队就开赴青岛第一线,全体工作人员为举办好这样一次大型活动,可以说是尽了最大的努力,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整个活动中也出现一些漏洞和不足,需要吸取经验教训,以利于以后改进。例如,在接待工作上,有的重要嘉宾在住宿安排上不周到,联盟主要领导和重要嘉宾个别会见和交谈不够;例如,颁奖晚会如果能够通过电视直播效果会更好;例如,开幕式的选址只考虑到场面宏大,而对音响等其他方面的因素考虑不够,影响到现场效果;例如,总论坛和分论坛的衔接和配合显得有些凌乱;例如,联盟的工作人员一般比较年轻,还缺乏和地方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经验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加以正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