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的最北端,塞上古城榆林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地带。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榆林凭借独特的文化、地域和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这片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48万的土地上,有一支头顶国徽,肩扛红盾的队伍在默默耕耘,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这就是连续多年被中共榆林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创佳评差”竞赛活动最佳局机关,七次蝉联全省工商系统年度工作先进单位和“创佳评差” 竞赛活动最佳单位的榆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带着些许好奇和怀疑,记者来到这座英雄辈出的古城,对榆林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探寻。
人们都说,榆林市工商系统这些年取得的变化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局长薛成胜同志,他不仅人直率,而且能力强,作风实,是个典型的陕北汉子。通过连续多天对榆林工商系统和部分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代表的走访,我们看到他带领的这支团队在工作中确实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亮点。
亮点一 深入实际,理清思路
榆林市工商局这一届领导班子是2006年3月中旬组建的。作为领头人,薛局长认为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和能力才是无限的。所以,上任伊始,他就带领班子成员利用机关工作余暇和双休日,对13个县级局和40个基层所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调研,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全系统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与大家一起谈思路,想办法,从促进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全系统提出了“ 一新、二高、三实、四严和举全局之力,增强干部队伍八个方面发展力”的工作思路,明确要求市、县两级党组把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作为带队伍抓管理的第一要素,全面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党组议事规则,切实推行党组统领全局、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级领导齐抓共管的决策领导机制。研究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全系统人事管理、行政执法、财务收支等20多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修订,构建起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格局。而且,他还与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到偏远地区的工商所,把切实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贯穿于年度工作的全过程,为创新局面,超额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亮点二 直面困难,强力化解
十多年来,南北发展差距过大和异常沉重的历史性债务一直是阻碍榆林工商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考验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攻坚课题。在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酝酿之后,市局党组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开始了艰苦的化解。首先是抓南北优势互补。在全系统开展互联互动“结对子,促发展”活动,全方位推进南部与北部县级工商局在人力、财力和工作机制方面的协作共建;围绕“加强联系,优势互补,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主题,建立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九市工商局联席会议制度,就新形势下加强市场监管、促进依法行政等工作进行合作交流。其次是抓历史债务清理。20 07年初,市局多方筹措资金250万元,派出纪检、财务等部门的人员组成的工作组,清理偿还了清涧县工商局430万元的历史性债务,对该局原任主要领导等6名违纪违规人员实施了严肃的党政纪处分,彻底改变了该局长期被债主围门,工作濒临瘫痪的被动局面。同时,进一步严格各级财务收支,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共清理偿还历史性债务近 1000万元。再次是抓基础设施改善。从2006年到2008年,市县两级全面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集中财力2556.33万元,稳步实施了市局和定边县局办公楼等10个新建项目,为基层购置执法车辆52辆,对4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