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人恶意要往易拉罐中注射水银,首先需要抽出罐内的部分液体,接着注入水银,然后再把针孔封堵住。 汞,俗称水银,是一种银白色的液体,在常温下易蒸发,温度越高蒸发越多。短时间内吸入大量汞蒸气或误服汞盐可发生急性中毒。汞进入人体后,可与酶蛋白的琉基结合,抑制多种酶的活力,阻碍细胞的正常代谢,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功能,并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
1月17日,北京市通县二中13岁的中学生王晨饮用一听雪碧后,出现头疼、眩晕症状。
经解放军307医院检查,王晨被确认为水银中毒。X光片显示,他的胃内出现一道长约6厘米,宽度在三四毫米至一厘米不等的不规则“光条”。
这是在不足3个月内,北京市发现的第二例喝雪碧后汞中毒事件。据北京电视台报道,去年11月7日晚,北京一名马姓消费者在西单大悦城7层的豆捞坊就餐,饮用了饭店提供的雪碧后,突然感觉嘴里的东西越来越黏稠,吐出来一看,发现很多圆圆、发亮的软珠子。该消费者怀疑所饮雪碧受到了污染,为了保证自身健康,他立即进行了体检,结果发现其血液中含汞量达到2.8%ng/ml,但是人体血液中汞的正常含量通常小于2.5%ng/ml,他被确认为汞中毒。
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毒治疗,目前马姓消费者血液中的汞含量已经降到了安全范围内。王晨在连续半月的排毒治疗后,身体已由全身蜡黄逐渐恢复皮肤本来的颜色。但是在最近一次血检中,王晨血液中的汞含量为3.6%ng/ml,仍处于2.5%ng/ml这个正常标准值之上。
为何在短短3个月,北京就出现了两起雪碧汞中毒事件?最近,舆论焦点集中到雪碧的生产厂家——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
记者了解到,雪碧的两次汞中毒事件涉及该公司200908210201BJ02和200909250809BJ02两个批号的产品,这两个批号产品样品已经由警方当场封存,送到北京市朝阳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检验报告显示,330ml/听的雪碧,两份报告中汞的实测值均为<0.00015(Hg)mg/L,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记者联系上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及传讯部的发言人王雷,他告诉《北京科技报》,可口可乐北京分公司根据之前的内部调查可以很自信地表态:可口可乐生产环节质量监控没问题,绝对不可能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现掺入任何汞元素的可能。
由于问题雪碧涉及饮料的生产、运输、销售和饮用等多个环节,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呢?
此前,北京可口可乐公司公共事务部主任陈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该公司所有饮料产品生产线均不存在汞成分,各个生产环节也都符合国标。得知消费者中毒事件后,该公司已经在内部检查的同时,将该批次产品送样至官方检验机构,但是目前均未发现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籍保平教授也是头一次听说雪碧汞中毒的事件,“以前国内外都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件,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有水银混入易拉罐中,也是一批产品中都含有,不会只是其中的一两罐。”
籍保平说,为了防止生产过程中出现汞中毒事件,我们国家的相关管理规定饮料生产车间和厂房禁止使用水银温度计,要求使用酒精温度计,可口可乐的生产线也是如此。
可口可乐北京分公司怀疑,北京市出现的这两起汞中毒事件可能是在雪碧出厂后在流通环节发生了人为恶意添加行为。
为了证明自身的清白,目前可口可乐北京分公司已经将现场保存的易拉罐送往位于天津的中国包装测试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尽快对外公布。”中国包装测试中心检测人员告诉《北京科技报》。
“检验罐体是为了检查是否在运输和销售环节,有人恶意往罐体内注射水银。”籍保平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人恶意要往易拉罐中注射水银,首先需要抽出罐内的部分液体,再注射入水银,然后再把针孔封堵住。
但是籍保平同时说,由于易拉罐内有两个大气压的压力,要是使用普通注射用的针筒不可能抽出罐内的液体,所以一定得使用特殊的工具才能实现往罐内注入水银。
另据警方透露,在王晨汞中毒事件发生以后,警察在现场发现王晨的课桌上除了有一瓶打开的雪碧外,还有一支已经破碎的温度计和残留的水银粒。经过调查,是学校为了测量学生体温而让学生从家带的。但是,目前还不能证明温度计被打碎后外泄的水银与王晨饮用雪碧发生汞中毒有必然联系。
记者在团结湖京客隆超市看到,在销售饮料的货架上,雪碧仍旧和可口可乐、美汁源等众多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饮料在一起正常销售。商场促销员也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并未接到有关部门要求将雪碧下架的通知。
“我们已经在报纸上看到有关雪碧汞中毒事件的报道,并且将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一旦有关部门确定雪碧是在生产环节出现的问题,我们将对同批次的饮料实行下架处理。”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