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市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从全国第一降为第三。虽然北京集中了全国最多的高校,但去年在高校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中,北京降为全国第四,授权数为全国第三。”在今天召开的北京市区县知识产权局长会上,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刘振刚谈论更多的是对目前知识产权现状的担忧。
刘振刚介绍,2009年北京专利申请量、授权数稳步增长,申请量突破5万件,授权数突破2万件。在总量上来看,在研发资金筹措量占GDP的5%—8%的前提下,北京保持了全国第六的位置。
但2009年,被视为高科技风向标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专利申请量下降了12.1%,发明专利下降幅度为30%。“这是大忧。”刘振刚表示。
他同时为专利商业化程度依然低担忧。2009年,北京1000亿元技术交易市场中,发明专利只占2.4%的比重。此外,质押融资贷款虽取得相当大的进步,但增长偏缓,能实现质押融资贷款的专利依然很少。2007年—2009年3年间,北京市只达成45笔专利质押融资贷款,合计4.3亿元。
此外,北京专利转让比重偏高,许可偏低。而世界通常的情况是,大部分专利不是通过转让,而是通过许可实现价值的。刘振刚介绍,目前专利被当做一般技术一次性转让,更重要的是这种一次性转让没有拿回高额回报。从专利许可来看,由于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许可频次不高,一般不超过两次。
他还担心概念的乱用会误导人。“自主知识产权”“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刘振刚看来,创新是一个闭合环形,知识产权没有自主不自主。“关起门创新反而当骄傲,这实际上是用落后观念指导创新。”
刘振刚认为,出现上述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对科研成果进行二次加工,在后期做相应工作。他表示,在这方面,知识产权部门、企业、中介机构都需要转变观念。
在今天的会议上,19家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与北京区县知识产权局签署了《区县知识产权专业支持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区县知识产权专业支持计划——“牵手计划”的正式启动实施。计划实施后,每年都会依据区县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进展,开展一项或几项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