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驰名商标网讯)近日,路桥的何先生来电:现在在街上找个停车位可真难,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个车位,却因为两头都停了车,倒车空间太小而泊不进去,恨不得车子能横着开进去。最近,听说路桥有人还真发明了可以横着开的车子,如果这车子能够得到推广应用,以后停车可就方便了。
记者核实报道:
为理想放弃安逸生活
在路桥桐屿街道,记者找到了何先生所说的这辆车子,以及这辆车子的发明者苏保国。
苏保国是山西大同人,2008年初,他放弃原先安逸的生活,南下到台州,实践自己的发明梦想。
在他出租房楼下的大厅里,记者看到一辆外观可爱小巧的红色汽车,它就是苏保国亲手制造的“SU20”,可以横着行驶,也可以原地360°旋转的电动汽车。眼下,他正在为这个小家伙身上的新技术申请国家专利。
采访当天,苏保国开着“SU20”演示了一番,在路边一个刚好能容下一辆车的空间里,“SU20”开到边上,然后四个轮子忽然旋转起来,和原先的方向呈90°角,然后滚动车轮驶进这个停车位。
随后,苏保国从车位上以同样的方式将车移动到路上,再调动轮胎的角度,使得车子以底盘中心为圆心转动,直接调了个方向,开回车库内,周围观看者看得目瞪口呆。
据了解,苏保国本是山西大同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家庭比较富裕,工作和生活都比较悠闲。2007年,他一次访友时遇到的小尴尬,激起了他发明“SU20”的灵感。之后,他得知台州汽车、电动车行业比较发达,可以作为催生“SU20”的土壤,同时也正好有一家台州民营企业聘请他当工程师,于是,他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停车难”激发灵感
2007年8月,苏保国从山西到北京探访一位好友。乘着朋友的车到好友居住的小区时,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停车位,一车人伤透了脑筋。“北京这种地方车子尤其多,找个停车位很难,加上当时我们也急着下车,所以看到个缝隙就想把车子停进去。”
然而,他们开着车子转悠了一圈,好不容易发现几个空的停车位,又因为前后停着的汽车夹得太紧,移不进去。
“当时我就想,要是车子能横着开,那不就可以进去了。”苏保国这个想法得到了朋友们的赞许。
从北京回到山西,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构想。苏保国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机械类的知识,也喜欢弄点小制作,后来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的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大学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一方面是兴趣爱好,一方面也是不想放弃自己专业的东西。”于是,苏保国拿起笔,开始进行理论论证,然后绘图。
南下寻找发明“土壤”
到2007年年底,“SU20”的草图绘制完成,在理论上已经可以付诸实践,但因为地方条件的限制,苏保国没有立即开始动手制造样车。2008年4月1日,他向国家专利局提交了专利申请,然后也开始寻找催生“SU20”的实践土壤。
2008年春节之后,应黄岩一家电动车企业的邀请,他来到了台州。
“那一年我也没有立即动手制作,一直忙于工作和专利申请上的事情。”但当时,苏先生曾向企业主谈起这件事情,希望能将自己的发明创造应用到电动汽车的开发上,但没有得到厂方的回应。
之后,他从那家电动车厂辞职,在路桥一家机械厂找了一份工作。2009年5月开始,他决定在国家专利批下来之前,先着手实践,自己花钱购买或托人制作各个零部件,动手制造能灵活运动的电动汽车“SU20”。
理论在简陋车库里实践
“我当时决心不向家里拿一分钱,就靠自己的工作收入,完成这辆车子的制作,以检验我的发明。”苏保国在路桥良河小区,以4000元一年的价格,租下了一间20平方米的车库,车库的墙脚铺上一张床,搭一个简易的写字台,剩余的空间全用来堆放收集来的材料和工具。
“几乎每一个关键零部件都是我自行设计的,因为目前业内并没有将车轮调成横向的技术,所以也就没有专门零部件的生产,所幸的是,我的台州朋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是他们带着我的图纸,到厂家去帮我制作出来的。”苏保国说,做这些零部件花掉了不少钱,“因为制作的数量少,这些零配件价格都是普通零配件价格的数倍。”
曾经想到过放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