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驰名商标网讯)9日,记者从哈尔滨市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研究人员调查发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城“老汤”精配方技艺,是由800年前女真人首创。阿城“老汤”将第二次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汤为女真人宫廷秘方
据了解,阿城是金代开国都城,800多年前的金代初期,当时的女真人发明了用鸡骨、牛骨、猪骨等作为原料,加入花椒、大料等香辛料熬制老汤的技艺,当时皇宫御厨在做菜时调味主要依靠老汤,遂成宫廷秘方,随着金人南下迁都北京,该技艺也随之广泛流传。
据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永年介绍,2007年组织文物普查时,他找到了老汤的第三代传人盛英杰。据盛英杰讲,阿城老汤秘方的创始人是“咸丰皇帝的御厨”梁忠,他将前人传下来的熬汤配方,加入调料,形成了自己拿手的宫廷老汤配方。后来他从宫中带出了老汤配方,转行干了别的营生,直到清王朝灭亡后,梁忠才重操旧业,在天津的“江南第一楼”担任厨师指导。1919年,一个扬州来的13岁学徒幸运地成为了老汤的第二代传人,他就是唐克明。
同样是烹任大师的盛英杰说,师傅唐克明是溥仪的御厨,他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他并得到老汤秘方的真传,现在又传给了徒弟王军,延续至今。
已批量生产市民可购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以民俗、礼仪、手工艺居多,像老汤这样形式的还真没有。”王永年告诉记者,按照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老汤必须要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及传承人才行,可一百五十多年过去了,老汤被众多厨师频繁使用,谁才是它真正的传承人呢?
就在王永年为此发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当地一家生产汤精企业的老总王军,从他那里找到了阿城老汤的线索。正是老汤的传承人盛英杰,将自己的老汤秘方传给了王军,然后王军按照工业化、标准化的投入,将老汤原汁原味地生产出来,从而成为宫廷秘方老汤的第四代传人。
2009年9月,王永年将阿城老汤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顺利入选我省“非遗”名录,去年阿城区还将其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永年说,阿城老汤在现场一亮相就吸引了专家和评委的眼球,但因其文化内涵、技艺内容不够深厚等原因,最终没有成功。王永年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正对老汤“申非”所缺内容进行完善,而且现老汤产品外包装已申请专利批准,并投放市场,市民可买回家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