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在这起案件中,警方共查获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成品100余吨、已灌装为假冒品牌食用油100余箱。
据了解,这也是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售食用油的重大案件,这起案件也暴露了我国在地沟油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据新华社电
原料
餐厨垃圾,又脏又臭
2011年3月,浙江宁海警方在“大走访”中接到群众举报,发现当地有人利用餐厨垃圾等炼制地沟油。3月28日至30日,宁海警方采取行动,先后抓获专门收购、粗炼地沟油的黄长水等六名犯罪嫌疑人。
记者在宁海县见到了已经取保候审的黄长水。“我原来是收废机油的,后来改做地沟油生意。这里一些外地人收集餐厨垃圾、掏下水道,然后做些简单过滤和烧炼,就成了地沟油,样子很脏,味很臭。”黄长水说。
在宁海县桃源街道隔水洋村的一处小树林里,用来粗炼地沟油的一口大缸还立在那里。“之前有一伙人经常偷偷摸摸地在这里烧炼地沟油,老远就能闻到臭味;烧完的渣滓里面,像肉骨头、鱼虾、蟹壳,啥都有。”正在旁边种地的村民杨根木对记者说。
黄长水说:我收的地沟油“后来卖给山东济南的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他们说是要拿去做饲料油。”黄长水透露的一个情况引起了警方的关注——格林公司的采购员在采购时要测“酸价”,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只有生产食用油才需要测“酸价”。案件上报后,公安部高度重视,立即挂牌督办。
生产
分工严格,行动诡秘
今年4月至7月,警方对格林公司展开调查。7月4日,公安部统一指挥山东、浙江等地警方协同作战,成功捣毁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黑工厂”,查获非法生产线2条。
在宁海县看守所里,面对记者的提问,格林公司实际经营者柳立国依然言辞闪烁。“我们原准备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但生物柴油没有销路,我们就改为生产饲料油——我们厂没有生产饲料油的资格证,属于超范围经营。”
“当时我们在格林公司周围通宵蹲点守候,发现这家工厂戒备森严,工作人员行动诡秘,往往在凌晨把原料油运进来,把成品油运出去。”全程参与侦破此案的宁海民警洪聚峰说,厂区上空飘散着生物柴油“厂所没有的油香味,厂区周围安装了铁丝网和密集的闭路监控,采购、生产、销售等不同环节的人分工严格,互不知晓。我们判断里面肯定有名堂。”
更令人生疑的是,该公司还采取了一些反侦查措施。6月2日早上,该公司一辆运货车驶出厂门,洪聚峰开着一辆当地牌照的普通轿车尾随跟踪。但洪聚峰很快发现,还有一辆轿车跟在自己后面。紧接着,运货车没有直接上高速,而是绕城区兜了一个圈子。当他们发现洪聚峰驾驶的车辆也跟着兜圈子时,后面的轿车上前超车,并急速向洪聚峰驾驶的车辆靠过去,企图通过制造交通事故来判断洪聚峰的意图。
销售
批发零售,流入市场
根据格林公司成品油的流向,郑州宏大粮油商行进入警方视野。7月14日,公安部指挥浙江、河南等地警方抓获该商行负责人袁一等17名犯罪嫌疑人。
“格林公司自己说卖的是米糠油、棉籽油。”袁一为自己辩解说。不过,袁一也承认,“当时我有些怀疑是地沟油,所以家里炒菜从来不用这种油。”
袁一把这些来路不正、自己不敢食用的油,批发给郑州郊县的一些粮油店,或者经灌装零售给周边的宾馆、饭店、工地食堂、夜排档、油条摊。警方在搜查时还发现,部分地沟油还被贴上某著名食用油品牌商标。“两年不到的时间,格林公司一家就生产了上万吨地沟油进入市场。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格林公司还有其他销售下线,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洪聚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