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两国三地专家首次热议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转化

时间:2011-10-17 11:15 人民网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 魏倩) 好创意却没有途径可展示并获得回报?反响不错的研究成果却成一纸空文?这正是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 “知识创造与价值”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知识转移)国际研讨会上讨论的热点。

本次会议也是首次由中国大陆、香港和英国两国三地就知识转移课题中人文艺术与文化产业进行交流的研讨会。出席会议的科技部高技术发展中心处长姜念云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促进知识的生产、积累、传播和转移应用已成为知识界、学术界以及产业界关心的重要问题。同时,这也是政府着力推动的重点产业之一。

据介绍,在国内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一直致力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工作,香港浸会大学多年来也致力于知识转移的探索与实践。在国外,英国是开展知识转移、研究与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丰富的实践与经验。

记者从会议获知,目前我国人文社科领域正存在着研究成果众多但真正获得转化形成新的生产力却少的情况,,“论文总是发表得多,转化的少”,人大文学院教授许鹏指出,他还说,有统计数据显示,大陆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已进入世界前列,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是第一名,可是转化比例大概不到30%,而人文社会科学仅在10%左右。

在香港也有着不太乐观的情况,比如现在的视觉艺术毕业生只有40%左右从事与创意相关的行业,而60%换行了。原因之一就是知识转移存在问题,得不到好的回报,“创意专业工资太低,职业也不稳定。其他国家也这样,但还是有很多人从事这个产业”,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助理教授奔子墨说,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如中小企业又反馈因为工资太低,雇佣不起全职设计师的问题。

出于上述矛盾,奔子墨所在的艺术学院建立了一个称作“艺青社”的机构,根据需求,让学生为中小企业做项目,同时获得一些回报,人才与市场由此相联。

这正如来自英国艺术及人文研究协会(HRC)知识转移部主管苏珊·阿莫女士所说,“我们作为一个桥梁,是要解决学术界和企业之间的鸿沟”。据她介绍,HRC每年会提供一千万英镑,主要是政府拨款以用于社会科学研究。运作一些包括奖学金到写作在内的各种项目,以提高学校人文知识的教育。

英国另一个机构文化资本交流中心(LCACE),其执行主管萨丽·泰勒女士介绍,交流中心主要跟伦敦创意产业进行合作。英国GDP中有6%是创意产业所贡献,伦敦五个新工作之一就是由创意产业提供。起初,知识转移只是科技科学方面的转移,七年前该中心开始关注知识转移,并与几所大学一合作进行文化创意方面的知识转移。她还说,中心现正在探索知识转移过程中应如何创造一些经济价值。

萨丽·泰勒说,“我们鼓励大学和创意产业进行合作,已从七个拓展到了十一个大学” ,根据合作研究,中心会做简报,组织文化活动以及一些政策辩论。此外,LCACE还有种子资金来支持学术界提出的一些好想法,比如用五千英镑来支持一个想法,然后把这个想法在企业当中进行实施,如放在画廊或博物馆里。

目前国内类似知识转移的机构已经建立起来。香港浸会大学知识转移处陈庆忠博士介绍,香港政府在2009年就开始资助这种事业,浸会大学也相应设立了知识转移处。他说,高校设立知识转移处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培训,二是研究。“我们可以给这些企业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洞察和支持,使他们取得业务上的成功,而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非常有用,这是知识转移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前述视觉艺术学院的“艺青社”,奔子墨评价说,“项目结果很不错,这些知识转移项目其实是一个非常效率高效的项目。跟其它项目相比,投资非常小,最后还可帮助改变教育、教学大纲,增加公众知识”。

本次会议主办方之一人大也有相应机构,即中国人大文化科技园,其中亦设立有“创意及创意技术转移中心”。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