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紧缩政策以来,银行疯狂发行理财产品,在变相揽储的同时,其隐形收费也不菲。随着各大银行普遍呈现出“钱紧”的状态。为了应对月末、季末监管层的存贷比考核,达到吸引资金的目的,各家银行不断抛出诱人的收益率“馅饼”,大发理财产品。
银率网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9371款,7月、8月、9月、10月分别发行1809款,1770款,2149款,1927款。而交行、中行、工行、建行等大行发行量基本占据各月的前三位,交行屡次登上发行量排行榜的第一位。而截至2011年10月28日,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927款,发行量环比回落,发行量排在前三名的依次为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
虽然交行享有 “发行王”之称,但其理财却巨额亏损,屡遭储户投诉。今年以来交通银行一信托计划投资的4只分级基金中有3只出现暴跌,最多的下跌幅度接近50%,今年交行理财在这3只分级基金上的亏损额超过1亿元,亏损幅度超过20%。
对于投资者而言,银行理财品不仅收益率不保,同时还含有不少的隐形收费。据介绍,大多存在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中,包括销售服务费、理财资产托管及保管费、管理费等等。由于银监会没有对理财产品的收费进行明文规定,各银行大多根据自身成本自主定价。而各个银行间的收费标准也有很大差异,有些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而有些则超过3%,弹性较大。
谁为暴利买单?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鲁桂华认为,广大的存款人和借款人,皆是最大的受害者。鲁桂华说,银行业暴利是因其双向垄断,作为垄断存款机构,有动机和能力压低存款利率掠夺存款人;作为垄断贷款人,有动机和能力提高贷款利率掠夺借款人。中国的存贷款利差,是全世界最高的。
也有分析指出,中国的实体经济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一方面,居民存款负利率长期化,百姓财富在物价上涨中被侵蚀。部分投资者甚至选择民间借贷等理财方式,使得我国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的规模不断扩大,累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银行贷款利率和贷款中的隐形成本不断攀升,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恶化了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当前银行经营指标层层分解,与基层员工收入密切相关,依靠银行自身无法解决其高盈利问题。郭田勇称之为“骑虎难下”,加之利率市场化改革又难一蹴而就,他提出了一种中间性、缓冲型的解决方案,以适度缩减银行利差以平衡各方利益。他说:“通过单边或双边加减息的方式将银行利差缩小0.5%-1%,银行盈利将减少三四千亿。”(中新网金融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