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可口可乐氯水门变脸背后:人员不稳或削弱公关能力(2)

时间:2012-05-07 09:27 新京报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4月30日,可口可乐在其官网微博上发致歉声明,“山西装瓶厂已经立即采取了整改措施,以杜绝此类事情不再发生”。记者注意到,这句话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语法错误,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对于上述只字不提召回字样的微博声明,网友和舆论炮轰可口可乐“诚意不足”。在一片质疑声中,可口可乐5月2日做出了“换回”产品的决定,但仍坚称不是召回,并且不可退货。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营销专家李志起表示,可口可乐对此发表的声明措辞非常糟糕,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下,这样简单生硬的解释,是缺乏公关技巧的表现。

18天后总裁公开致歉

可口可乐此次危机处理被指倨傲不坦然,总裁向公众致歉,称这次公司反应速度慢了。

一片质疑声中,鲁大卫5月4日出现在媒体沟通会现场,就“含氯水”事件向公众致歉。此时,距离事件曝光已18天。

鲁大卫承认,今年2月3日,山西厂在实施节水工程项目有关管道改造的时候,由于工人操作失误,不小心碰撞了生产饮料的处理水管道和一个生产辅助用水的管道,把阀门打开了,导致很微量的游离余氯混入到饮料生产的处理水管道里。

他同时承认,在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调查期间,确实发生了员工没有配合调查的行为,个别员工删除了相关工作邮件,并称将对相关人员按照规定予以处分。

据了解,因为此事,可口可乐山西公司多个关键管理岗位已作出调整,总经理已因此事自行辞职,新任总经理已到山西上任。

对于此前“含氯水”产品“只接受换货,不接受退货”问题,鲁大卫在会上表态同意退货。

回顾此次事件中可口可乐的表现,业内人士均称“大跌眼镜”。

有评论指出,从宣称可口可乐“含氯水”事件为“误传”,到承认操作失误正式致歉,再到指责媒体对此存在“误读”,这家国际饮料巨头可谓将中国国粹“变脸”演绎得淋漓尽致。

李志起表示,在目前大背景下,公众对大品牌有一定信任度,而可口可乐在此次危机处理上给消费者感觉到的是态度的倨傲,发现问题更不敢面对、更不坦然。这让媒体和公众在心理上有一个极大的落差。

鲁大卫承认,这次公司反应速度慢了。

“可口可乐开始先是否认的,后来因为质监局的调查才承认,承认后又犹抱琵琶半遮面,硬要坚持说产品合格,但合格的依据是什么,国家没有规定,可口可乐单方面说合格是不令人信服的。”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聘专家董金狮表示。

中证期货研究员陈静认为,产品问题几乎是所有企业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但可口可乐之前的一系列做法与其市场地位的确不相称。

以往危机很少累及高层

可口可乐危机处理能力曾令同行望尘莫及,此次“含氯水”事件处理失败,前后矛盾的说法及态度引发公众反感。

记者了解到,在危机公关的处理方面,可口可乐一直是行业中的典范。在以往,可口可乐面对危机时反应速度之快令很多同行企业望尘莫及。

身为国际大品牌,其每年会面对大大小小各类危机,仅近两年时间,在中国的媒体上就能看到对“焦糖色致癌风波”、“杀菌剂风波”、“美汁源中毒致死事件”、“零度可乐原液被指防腐剂超标”、“雪碧汞中毒事件”等负面报道。

然而,面对这些危机,可口可乐均能够轻松应对,面对媒体的问询,其总是能及时充分地发布声明。这些负面危机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公众淡忘,危机持续的时间很少超过一周。应对这些的,多是可口可乐中国区公共事务部的公关团队,无须更高层出马。

这次“含氯水”事件,可口可乐表现得与以往不同,其前后两次矛盾的说法及一面道歉一面坚称产品安全的态度,引发了公众极大的反感。

面对这种尴尬,可口可乐大中华区一号人物亲自出马了,被可口可乐人称为“科学家”的孙伟(大中华区科学与法规事务总监)也因此事专程从美国飞赴山西,从技术角度详细向媒体讲解“含氯水”。

人员不稳削弱公关能力?

去年下半年以来,可口可乐中国区开始较大的人事调整。分析人士认为此为危机前兆。可口可乐高层认为无关联。

此前,可口可乐稳健的团队在业内一直令人赞叹。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可口可乐中国区开始较大的人事调整,可口可乐大中华和韩国区总裁鲁大卫今年1月1日上任。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