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年、一年到提前发布,联想似乎正在摆脱跟风者的身份。
这是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联想)总裁杨元庆任董事长188天后交出了第一份答卷。
2012年5月8日,联想在北京举办了“联想PC+战略暨智能电视发布会”,宣布联想智能电视K系列的四款新品在国内正式上市。在发布会上,联想的核心人物依次亮相,杨元庆更是在台上慷慨陈词:“在推出智能电视之后,联想完成了移动互联的最后一块拼图,联想要从原来的全球PC行业领导者上升到PC+领域内的领导者。”美好的未来似乎正在向联想挥手,但市场的冷漠以及行业内的残酷竞争让这一切看起来还那么遥远。
联想曾多次寻求多元化突破。但和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强势进击、小米手机引发的轰动相比,联想的几款产品在消费者中评价并不算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联想忽然转身进入目前市场反应平淡的智能电视领域。
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中国的IT企业存在抄袭、不肯创新的文化。显然联想永远都成为不了苹果。但是不能因为成不了苹果和乔布斯就放弃努力,那是没有道理的。联想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下一步就是看它的努力能不能成功。”
最新消息是联想计划在武汉建设一个投资超过50亿元的移动互联产业基地。
现实与理想
用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的话来说,智能电视是联想的“第四块屏”。但这块屏上目前已经被家电厂商画满了属于自己的图画,消费者却似乎还都处于观望之中,能够留给联想的时间究竟还有多少?
随着娱乐习惯的改变,电视在家电中的地位早已逐渐降低,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兴起更是让人们花在网络、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上的碎片时间远远多于在电视屏幕前的蹲守,联想在这些年做的事情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去年年底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仅北京的电视机开机率就已经从原来的70%下降到今天的30%。这个可怕的数字让电视厂商汗毛倒竖,他们并不想成为下一个柯达。
去年,智能电视的大潮开始席卷整个电视圈。众多电视机厂商如飞蛾一般跳入这未知的烛火之中,索尼、松下、LG、三星、长虹、海尔、海信等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电视产品,随后清华同方、优派、明基、冠捷等IT企业也来参战,更不要说对智能电视虎视眈眈的谷歌和苹果,相信如果条件成熟,他们不介意来分一杯羹。
根据5月6日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化推进委员会、中国电子商会、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联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智能电视渗透率已达20%,预计今年年底将突破30%,销量将超过800万台。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产业研究中心咨询顾问黄磊表示:“2011年国内智能电视销售量在336万台左右,占平板电视的8%,海信是其中相对做的比较好的。预计2014年智能电视会进入市场成熟期,而2012年至2013年智能电视将会出现飞速发展的趋势。”
这一市场机会让所有家电企业和PC企业都更为积极,到目前为止,主流的彩电厂商都推出了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云电视的概念。
但这依然还是个混沌不清的市场,在调查报告中同时也显示了只有23%的消费者能分清智能电视和云电视的概念。在各大品牌纷纷上马智能电视后,炒作概念、价格虚高、接受度低等评价频繁出现。黄磊对记者表示:“智能电视市场非常奇怪,厂商在拼命推广,但是消费者的认知度却不高。而目前智能电视的发展环境培养还有所欠缺,不能随意接入互联网内容就是致命的缺陷。”
这不是IT企业第一次对电视动心思。回顾历史,惠普、戴尔、明基、优派、冠捷、清华同方、神舟、七喜等IT企业都曾大张旗鼓地进军中国彩电市场。结果基本一致,不是被彩电大佬打得落花流水,就是惨淡经营、勉强维持,甚至有的IT企业直接被扼杀在区域市场。电视产品在生产组织方式、销售渠道建设、推广策略制定、目标消费者群体定位等方面与IT产品大相径庭,这让IT企业在电视行业中举步维艰。联想的传统优势在于销售渠道,但智能电视显然无法让联想原有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但谢文却认为和渠道相比,产品质量才是联想遇到的最大挑战:“虽然在最开始联想的销售渠道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电子购物越来越完善,销售渠道并不是致命的问题,关键是有没有优秀的产品。这或许是联想的优势所在,这是因为联想做电视是把电视当计算机做,而电视厂商还是把电视当成互联网电视做。切入点不同,最后会影响产品的功能。根据目前流传出来的信息来看,苹果的iTV就是大了一号的iPad,联想显然也是一脉相承。从iPhone开始就有一个趋势,就是把手机做成了计算机。所以最后无论电视、手机、平板电脑都会成为一个终端,无论你是打电话还是看视频都是终端功能的一部分。互联网化是最终的趋势,但电视厂商对此还是理解不深。联想目前的最大挑战是智能电商平台上并没有足够的产品,从操作系统到应用都不够完善,用50寸的电视看微博实际上并不是电视必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