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联想多次转型摊子越做越大 被指目标不聚焦(2)

时间:2012-05-25 09:35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目前的智能电视大多基于安卓系统开发,联想也不例外,安卓系统为手机和平板系统所设计,应用到电视上后无论接口、设计,还是人机交互方式等都十分不同。更让研发人员头疼的是,安卓系统的不稳定是出了名的,对于电视这样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设备而言,出现卡死和重启是不可忍受的,实际上需要从头至尾地重新测试与改造。

  虽然艰难,联想还是选择了继续前进。在今天PC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现实下,联想必须要找到一个其他的出口来帮助它之前所有的产品进行互通互联。但联想的销售渠道本就集中在IT行业,家电的销售渠道基本为零,更是缺乏家电业营销推广的经验,更残酷的是彩电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严重缺失让它不得不更多的看合作伙伴的脸色行事。

  多次转型

  联想到底想做什么?或许这个问题2005年的杨元庆能够很容易的回答出来,那年联想刚刚收购了IBM的PC业务,随后他也随着联想总部搬家到美国。在过海关时,经常要用5到10分钟去介绍联想是什么公司。

  但随着联想的摊子越来越大,联想的目标也越来越不聚焦。虽然收购IBM的PC业务让联想成为全球第二大PC生产厂商,但公司重视营销能力、轻视技术创新的习惯一直没有根本改变。市场驱动让联想挣快钱的焦急心态显露无疑,核心技术的缺乏让联想始终未能成为行业内的引风者。

  这或许和联想一直以来发展的策略有关,谢文表示:“联想的发展顺序是贸工技,即先靠着贸易活下来,然后变成制造公司,最后再开始研发技术,这是非常现实的发展过程。搞贸易的去做制造已经很难了,做技术就更难。联想的特点又是很少从外部招人,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人在瞎揣摩,所以他们会做得慢一些、难一些甚至做不成。这是很正常的,甚至靠技术驱动的诺基亚在手机变成计算机的战役中都吃了大亏,联想自然也不例外。”

  从联想的历史来看,跟风者的身份一直如影随形。

  2008年1月15日,在苹果公司新产品发布会上,乔布斯打开了一只淡黄褐色的标准文袋,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从中滑出,乔布斯称:“它是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

  联想本来计划于2月26日,发布一款卖点为超薄的ThinkPad X300笔记本电脑。巧的是在1月15日这一天,这款产品正在中国深圳一家工厂投入生产。

  2012年3月25日举行的深圳IT领袖峰会上杨元庆曾表示:“2003年,联想把IT服务、互联网服务业务都收缩了,独独留下了手机。可能因为,手机和电脑有相同功能,有同样的计算和存储功能,变成是一个互联网终端设备。”

  如果联想移动真如杨元庆所言,说不定联想手机会摆脱跟风者的身份。

  2008年,联想以一亿美元的价格将联想移动业务出售。仅仅一年后看到iPhone热卖的联想又翻倍买回了联想移动。2010年4月,联想发布第一款智能手机产品联想“乐Phone”,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搜狐网创始人张朝阳、新浪网CEO曹国伟等中国互联网界大佬悉数到场。柳传志高调宣布:“下定决心要和iPhone背水一战。”显然,柳传志想得太多了,在乔布斯从来没有重视的中国市场,乐Phone全年的销售量为50万部,与之相比,苹果的iPhone系列的销量超过300万部。

  不过谢文认为联想的脚步虽然慢,但是却走在正确的路上:“苹果在2007年推出iPhone,三年后联想做了乐Phone,2010年苹果推出iPad,仅仅一年后联想也做了一个乐Pad。这次的智能电视,联想就已经抢在了苹果的前面。虽然联想的乐Phone、乐Pad做的并不算很好,但联想终于从一个跟风者变成了趋势的提前预测者。”

  去年年底,联想在乐Phone和乐Pad的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乐云”服务,试图将包括乐Phone手机、乐Pad平板电脑以及PC和未来的乐TV为终端的云服务解决方案,将四屏终端与乐云服务融合。而今年联想推出智能电视则是布局的最后一个环节,联想希望能够通过乐云将联想的移动互联打通。

  今天,联想和华为走在完全不同的两条路上。谢文表示:“华为是技工贸发展类型的企业,是以技术为驱动的。所以华为才有上万的专利、数目众多的工程师。现在才开始进入制造业,但应该不会进入贸易。联想的核心优势或者说驱动力,则是在销售渠道。”

  谢文表示:“曾经在IT行业中赫赫有名的清华同方和北大方正早已几乎脱离IT行业了,虽然联想智能电视有很大的失败风险,但尝试是值得肯定的。”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