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迎来高水平恶性竞争?
武钢终于将触角伸到了海边。
“5月28日已经开工建设,防城港项目的建设主体——广西钢铁集团的注册资本为468亿元,其中武钢集团以现金出资374.7亿元,我们另外的300多亿元,主要是来自银行贷款。”武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此外,另外一个沿海布局项目——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也于5月31日开工建设。该项目由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建设,建设规模为年产钢893万吨,钢铁工程投资559.5亿元,连同其他配套工程,总投资696.8亿元,项目主体工程占地面积12.98平方公里,项目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投产。
上述两个临海钢铁基地项目均是不久前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得以进行开工建设的。这一批复比正常情况下晚了近4年。
一位冶金系统内的退休官员曾对记者表示,即便湛江项目和防城港项目在2008年就得以动工,时机也晚了。因为东南亚市场早已被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染指。现在国内产能过剩,几百公里范围内,连上两个千万吨级的项目,对于目前需要严控产能的中国钢铁业来说,需要更大力度的淘汰落后产能才可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前副秘书长迟京东曾表示,钢厂搬迁已经错过了最佳窗口期。
向沿海搬迁:产能压缩还是扩大?
武钢方面向记者表示,目前并无具体的压缩产能方案。
“我们以前已经淘汰了数百万吨的落后产能。”上述武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而湛江项目,早在两年前,广东钢铁集团就决定在广东省已淘汰1000万吨钢铁产能的基础上继续削减落后产能,并实施广钢环保迁建,但具体如何实施仍有待观察。
国家发改委核准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并非没有条件。批文显示,项目建设均以压缩钢铁产能为前提,其中广东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614万吨,广西和武钢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070万吨。
“这两个项目,未来不仅面对钢铁行业需求增速放缓和全国钢铁产能过剩的挑战,而且距离过近,肯定面临着竞争问题,极容易导致高水平的恶性竞争。”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称。
华北地区一家大型国有钢厂高层对记者表示:“我们没有宝钢、武钢那样的行业龙头地位,在政策上,难以获得更大的支持。如果搬迁,产能不能扩大的话,很难打动人。”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国39家城市钢厂将进行“有序搬迁”, 届时,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要达到40%以上。
华北地区一家大型国有钢厂高层说:“现在的市场环境也不能支撑钢厂这样大手笔的搬迁投资。近几年,钢厂的吨钢利润就没有超过200元的时候,新建一个钢厂动辄上百亿的投资,兴建之初需要使用大量的银行贷款,建成之后又有每年摊销的折旧,有几家钢厂能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负担得起。”
有专家指出,钢企产能转移存在不少的困难。首先是配套设施设备不完善,制约钢企产能转移;其次,土地资源审批时间延长不利于产能扩张;再次,资金出现危机促使钢企产能转移步伐放慢。
此外,非沿海钢铁项目的建设,也会为钢铁业带来新一轮的产能增长。如新疆、内蒙古等地都在新建钢铁产能。
产能过剩短期难以消化
“尽管湛江、防城港项目还需要3年左右时间投产,但这段时间钢铁行业很难消化过剩的产能。国内其他钢厂看到宝钢、武钢发展新品种、新产品,同样会跟风去做。”上述华北地区一家大型国有钢厂高层对记者表达了这样的忧虑。
4月2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在一个研讨会上称,钢铁业现有产能可能已超过年产9亿吨水准,去年国内钢材消费加上出口不足7亿吨,产能与消费之间有明显落差。
在钢材需求的下游,据统计,2012年1月至4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0.2%,已经连续12个月下滑,逼近20%的整数关口,再次创下2003年以来10年新低。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钢铁产能仍“居高不下”。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5月中旬重点钢铁企业粗钢日均产量169.21万吨,环比下降0.35%。预计5月中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203.95万吨,环比下降0.25%。日均产量自4月以来一直处于200万吨以上的高位。
北京金大宇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严飞认为,国内钢材库存虽然已经连续15周下降,但是库存总量仍处于历年高位,只有钢厂停产才会出现真正的去库存化。目前钢厂都还在开足马力生产,短时间内难有改观,如果没有大的利好因素及时出现的话,钢价还有可能会继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