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商标,但能否赢得市场?王老吉品牌之争的战火又一次点燃。
随着广药集团推出红罐王老吉,加多宝也开始积极反击。在一份加多宝的“严正声明”中,加多宝指出,广药集团让“山寨”厂家代工生产“红罐王老吉”。这一声明直接暴露出来广药集团在王老吉产能方面的不足。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灌装的产能问题将制约广药集团的发展。而广药集团也正在四处找代工厂帮其增加产能。
广药王老吉产能缺口
在广药收回王老吉之后,本以为广药集团大张旗鼓的红罐计划遭遇了产能不足的瓶颈。
6月3日,广药集团在北京高调推出了“红罐王老吉”产品。这一举动立刻遭到了加多宝集团的严重抗议。因为,广药集团推出的“红罐王老吉”产品,从外观上来看明显保留了之前“红罐”原有的设计,与加多宝现在出品的“红罐”区分并不大。
在发布新品的同时,广药集团还宣称,将在5年内将王老吉凉茶销售额做至300亿元,在2020年将王老吉做大至60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加多宝去年的销售额大约是160亿元。因此广药集团这一消息发布后,立即引发多方议论。
陕西省礼泉县政府网站一份王老吉生产线的资料显示:建设1条饮料灌装生产线,以及所需的生产、办公、生活及配套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20240平方米,购置各种生产、检测及辅助设备51台(套),由香港同骏益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1.3亿元,预计年产“王老吉”易拉罐装凉茶饮料1000万箱,可提供200人的直接就业岗位,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
“如果按照零售终端销售价格,每箱74元,1000万箱的最终销售额是7.4亿元。”饮料营销专家陈玮对记者说道。
换句话说,如果广药集团要在5年内完成300亿元的销售额,需要灌装生产线40条。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这一推算并不严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广药集团在灌装产能上的不足。
“广药的产能,今年肯定是大问题,估计广药集团的红罐能完成20亿元~30亿元已是极限。此外,广药今年的市场覆盖率基本能完成,但渠道渗透深度会比较有限。所以今年还是加多宝的天下,真正的决战在明年。”上海西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史贤龙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红罐王老吉代工生产
在广药集团发布“红罐王老吉”产品上市的第二天,加多宝集团也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份严正声明。除了指责广药推出的红罐王老吉侵权,还称在广药集团委托生产的企业中,实达轩(佛山)饮料有限公司曾生产山寨“王老世家”凉茶饮料。加多宝表示,“广药委托此种企业代工生产产品,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漠视和挑衅”。
此后,有媒体调查,广药集团确实委托了佛山南海区实达轩饮料有限公司代工生产“红罐王老吉”。“实达轩是一个很小的代工企业,为广药提供不了太多产能。”饮料营销专家陈玮对记者说道。
对于产能不足,看来广药集团早已想好了出路,就是走OEM代工的道路。广药集团的经销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广药集团已与银鹭、惠尔康展开合作,银鹭、惠尔康帮广药代工红罐王老吉,同时还将利用自有的营销网络为广药的红罐王老吉铺货。
对此,记者向银鹭集团和惠尔康集团企业求证。两家企业均表示,目前关于与广药合作生产红罐王老吉的事情,还不能最终确定,但不排除将来有合作。
不过,惠尔康集团一位工作人员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如果做代工红罐项目,工厂要做很多测试,短时间内完成不了。
“罐装的饮料主要是八宝粥、露露之类,在国内消费相对比较少,所以没多少企业设有灌装生产线,基本都是PET塑料瓶。”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即使银鹭集团和惠尔康帮广药集团代工,产能也不会太大,自家产品也需要生产。
此外,两家企业同时向自己透露,目前两家企业在为广药的绿盒王老吉做代工生产,不过具体代工数量不便透露。
据了解,广药集团绿盒王老吉主要由王老吉药业公司生产。“王老吉药业总厂一共有三条生产线,产量不是很大。”一位广州的媒体人士对记者说。
“代工的问题会比较多,如品质、口感的稳定性不能保证,产量上也会有瓶颈。当年旭日升也是到处代工,问题多多。”史贤龙对记者说。
产能好解决 管理问题依然严峻
不过,对于广药的产能缺口问题,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不是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