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不应忽视商标炒客的“鲶鱼效应”

时间:2010-03-22 19:41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针对以个人名义申请注册商标,然后高价炒卖从中牟利的现象,今年2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一纸新规定,提高了这种“商标炒卖”行为的“门槛”。   这些年来,公众通过耳闻目睹的诸多事实,对那些以投资赚钱为目的的“商标炒客”,印象日益加深,感触也是良多。譬如有人眼光独到地抢注了“赵本衫”服饰商标,又譬如去年一温州商人收集了全国各地知名酒店的商号,一天时间向国家商标总局提交了171个商标的注册申请,可谓将商标炒风演绎到了极致。   对于“商标炒客”适当的治理固然需要,但也不应忽视了“商标炒客”的“鲶鱼效应”。   在某些情况下,“商标炒客”的抢注行为,确实会给正常注册带来难度。但这是否“扰乱了商标注册秩序”,或说“浪费了国家行政资源”?我认为颇值商榷。我找到这么一组数据,1994年底,中国各外贸公司和有进出口权的工贸公司在国外的有效商标注册总件数仅为9867件。而当时日本的松下电器,美国的通用机械,德国的汉高公司,他们拥有的商标注册件数都是从几千件到几万件,少数公司的商标甚至达到6-7万件。这就是说,中国在国外注册的商标还不如国外一个企业注册的商标多。   一时一刻来看,提高注册商标的“门槛”,让“商标炒客”欲炒难炒,自然可以看作是为正常注册“保驾护航”了。但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是,这样头痛医头的保护性举措,反而被一些缺乏商标保护意识的企业,想当然地视作天经地义。如果把“商标客”比作一条激活经营惰性的“鲶鱼”,我以为,一味想着对“鲶鱼”增加束缚,让“鲶鱼”动弹不得,未必是种可取的做法。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