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实施10周年。为认真回顾创新基金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总结各地在开展创新基金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支持与推动创新基金的发展,本报记者先后奔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及中西部部分省市,采访了当地科技厅、局相关部门以及数十家创新基金支持过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深入了解国家创新基金实施10年来,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本报从本期开始,陆续推出《创新基金十周年看地方》系列报道,对各地实施创新基金的成绩、经验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深入报道。今天推出第一篇:
本报记者 杨文利报道
平均每两分半钟,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就有一名患者接受这家企业产品的治疗;
该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心脑血管支架上市后,迫使国外同类产品在我国市场的售价下降了2/3,从平均单个售价3.8万元降到了1.08万元……
这家企业就是业内人士所熟知的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微创”)。然而,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从1998年5月诞生,到今天成长为在国际介入医疗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企业,微创只用了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
微创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核心团队的艰苦创业和持续的自主创新,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在企业发展关键阶段给予的资金支持,无疑成为其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幕后推手。
记者在上海市采访时发现,科技界、企业界和金融界都一致认为,目前创新基金无论是在支持方式上还是在支持手段上都充分体现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雪中送炭 技术创新的“催化剂”
微创副总裁刘道志至今不能忘记,2000年,在创业之初最困难的时候,公司获得了创新基金第一笔无偿资助80万元。
正是因为得到了这笔资金的支持,微创很快完成了冠状动脉支架系统的自主研制,生产出了国内第一个冠脉支架系统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企业对我国市场的垄断。
在上海,因得到创新基金支持而迅速成长壮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很多,微创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1999年以来,上海市共有1173个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的支持,资助金额达7亿元。同时,为配合国家创新基金实施,从2000年开始设立的上海市创新资金,到2008年年底共支持了3166个项目,资助金额超过7.7亿元。
在创新基金的支持带动下,巨额的社会资金投向了受资助项目,哺育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大大提升了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能力。
记者从上海市科委了解到,统计资料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在近几年的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中,曾获得国家创新基金和上海市创新资金的项目占20%左右。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树成把创新基金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伯乐”。当初就在企业快要支撑不下去,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公司发明的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信令引擎技术项目得到了国家创新基金的支持,这个项目实施后使企业起死回生。之后,国家创新基金对该公司另一个新技术点对点垃圾短信净化系统给予支持,使该项目成功实现了产业化。2008年3月,采用该技术的江苏省际垃圾短信监控系统成功上线后,使占投诉量2/3强的省际垃圾短信得到有效的封堵治理。该项目在北京的实施,对保障通信领域的“绿色奥运”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垃圾短信减少了90%多。目前,该项目产品已覆盖中国移动11个省市的网络,中国联通3个省的网络,粱江通信成为了惟一提供对省内和省际不良信息实时监控的厂家。
宋树成一再强调,粱江通信能有今天的发展得益于创新基金的支持。他对企业在创新发展中所遇到的资金短缺、贷款融资难问题感慨颇深:“突破性的创新技术在开始很难被认识,甚至会受到方方面面的阻力。小公司的创新产品想被运营商选择应用很困难,而创投机构不易发现有持续发展价值的革命性技术,银行此时也不会介入,小公司的创新技术往往就在资金不能持续投入的情况下而忍痛夭折。而创新基金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伯乐’,不断发现和培育突破性的创新技术,为企业发展雪中送炭。”
四两拨千斤 带动资金多元投入
国家创新基金的实施,不仅直接支持了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还调动了各类银行、风险投资公司等投融资机构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记者从上海市科委了解到,项目的监理数据显示,国家和上海创新基(资)金带动了银行贷款、企业自筹和其他社会投入资金的比例为1:11,
如今,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已成为上海不少区县政府关注的焦点。如杨浦区出台了9条新政,包括小企业捆绑发行短期企业债券、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等;徐汇区则推出了试点贷款担保“绿色通道”,将中小企业获得免实物抵押担保贷款的限额从2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2008年10月,国内首家科技银行——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上海浦东科技金融服务公司正式挂牌。该公司是上海市政府注资3亿元,与上海银行联手探索“以金融创新推动自主创新”而成立的,专注于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在具体业务方面,浦东科技金融服务公司将考虑与浦东科技投资公司、张江汉世纪、东方慧金等创投机构建立投贷联盟,为创投投资的科技企业贷款提供快捷通道。同时,浦东科技金融服务公司还将探索贷款担保创新机制。如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深化知识产权质押、企业信用贷款等。
上海银行作为浦东新区在科技金融方面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将与其共同探索科技金融领域的服务创新,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建设浦东新区科技企业信用互助体系。预计未来3年内,浦东新区的1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获得这一“金融保姆”的多元化贴心服务。
很多处于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纷纷反映,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或者上海创新资金,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因为这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效应,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无形资产也随之增加。特别是银行和创投机构,出于对创新基金支持项目的信任,也更愿意为获得创新基金支持的企业提供贷款或者风险投资。
点石成金 新兴行业风生水起
不少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的企业并不满足于完成项目合同,更以创新基金支持为契机,扩大研究领域,增加技术储备,大力吸纳专业人才,拓展新兴行业。
微创在研发人造血管支架系统方面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两次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的支持,很快完成了冠状动脉支架系统的研制,填补了我国的空白,打破了国外企业对我国市场的垄断,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又研制出新一代药物涂层支架产品,2004年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成为世界上第三家、国内第一家生产药物涂层支架产品的企业,目前该产品也已行销全国各地。
在两次实施创新基金项目过程中,该公司共申请了28项专利,形成了全国医疗器械制造中心,带动了我国介入医疗行业的发展。
微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和周边领域的快速发展。如微创公司生产新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管材,需要钛合金、不锈钢、高分子材料,要求良好的韧度和强度,同时要求安全、精密、轻质。由于国内还没有合格产品,微创在项目初期暂由国外供货,不过目前微创公司已经开始积极配合国内相关厂家进行技术改造和革新,力求尽快实现高比例国产化。这一过程将有效拉动国内高科技新型材料行业发展。而微创三种新产品投入市场,对于相应的精密机械、金属加工、模具制造等设备也会形成一定需求,因此会对这些行业带来进一步发展、扩大规模的机会。
对于粱江通信来说,创新基金给予公司的支持不仅使公司得到快速发展,还派生出了新的产业链。如创新基金对“采用信令引擎技术的通信号码可携带NP业务系统”的支持,使企业快速完成了网通两地的智能化改造和网内号码携带,几年来系统优势得到了充分验证,逐步取得了国内3大通信运营商的认可。这使后续的项目得以迅速实施,并为国家实施移动网间号码携带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创新基金对“点对点垃圾短信净化系统”的支持,实现了对海量短信的实时监管,为运营商创造可观综合效益的同时,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3年,粱江通信净资产增长了1.5倍,年均销售增长率达59.3%,年均净利润增长率1008.5%,去年纳税总额462万元。
兴业工程 科技小巨人茁壮成长
国家创新基金开始实施后,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明确由上海市科委归口管理,并组建了由各委办参加的领导小组,设立了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支持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从2000年起,上海市政府每年拨款5000万元,支持上海科技型中小业的技术创新,并于2006年起增至2亿元。
为了从上到下做好创新基金工作,上海市创新基金工作实行“三联动” (即与区县创新基金工作资金、管理、服务三方面联动)的运作模式,并不断加大联动工作力度。
国家创新基金、上海市创新资金项目的实施,激励了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超常规发展,涌现出微创、展讯等一批数量可观、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
2006年,上海市着眼于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壮大,开始推出一项扶持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兴业工程——“科技小巨人工程”。
3年来,上海市相继评选出科技小巨人企业67家,小巨人培育企业242家,市区两级财政支持经费达6.85亿元。在市区联动、资金配套等一系列合作机制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中获益。企业在得到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更增强了企业快速发展的信心。科技小巨人工程的实施,提升了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创业能力,也提升了企业的经济发展规模,哺育出如新时达、神开、海隆软件等一批创新龙头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科技小巨人企业规模快速扩张,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都有明显的提升,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2006年相比,这些企业总资产增长了34%,总收入增长了25%。80%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参与制订国家或行业标准百余项,90%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建立了自主品牌或注册商标,75%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承担国家或地方科技项目,5%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已经上市。据预计,随着配套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服务的加强,到2010年,上海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年销售额累计将超过1000亿元。
点面结合 政策阳光惠及更多企业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创新基金工作的逐步深入,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开始不断“前延”与“后伸”。“后伸”就是“科技小巨人工程”,“前延”就是支持初创企业。
为了鼓励和扶持大学生的科技创业活动,上海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在2006年到2010年5年间,每年安排上亿元的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扶持。截至2009年5月,该基金会共资助了356项大学生创业项目。这些创新企业共获得专利194项,软件著作权65项。
上海复展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复旦大学3位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发起创立的。2005年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资助,2006年又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的支持。目前该公司已经研发出LED照明控制系统等多项新产品,申请9项专利,获得专利授权书4项,公司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步上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从创业孵化到科技小巨人,上海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环境工作,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链,关注从出生到发育、从成长到壮大的整个过程,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尽最大的努力降低企业创新创业的门槛和成本,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系统风险。
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不同需求,上海市创新基金工作开始通过点面结合的办法,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除了在“点”上依托科技小巨人工程加强对创新优势企业扶持外,还在“面”上支持公共服务平台、风险投资机构等企业创新相关领域,这就使创新基金实施效果从原先仅仅支持单个项目扩大到支持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上海市2004年推出的由10个子系统组成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数据、文献、信息、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各类专业化服务,同时还输出技术转移和创业孵化服务。截至2008年年底,该平台注册用户15.5万个,累计服务量510万次,门户网站访问量累计3556万人次,服务区域覆盖全国各省区市,很多小企业借助这个平台完成了大项目。
上海华鹰技术玻璃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去年年初企业瞄准一种全新的超薄型化学钢化玻璃,国内市场完全空白。公司在研发阶段必须借助几百万元一台的专业电子显微镜和专业人员进行检测,但是这对于这家小企业来说可谓困难重重。后来,该企业通过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与一家研究机构签订合同,由这家研究机构来完成各项检测工作。很快,华鹰公司成功研发出超薄型化学钢化玻璃,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得了日本富士、三菱等大集团的订单,前景看好。
为了进一步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和产业集群建设,从2007年起,上海市级火炬计划重点关注产业基地的建设,每年投入400万元,支持基地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产学研平台的搭建、产业链的深化、基地服务公司的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的扩展等,旨在通过支持基地创新环境建设,让更多企业受益。
(责任编辑:未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