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大姜”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时间:2010-03-22 21:54 新华网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以色泽鲜艳、个体肥大闻名全国的“乳山大姜”,新年更是牛气冲天:一举夺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块熠熠生辉的“金牌”。1月19日,山东省乳山市供销社主任姜国臻在接受采访时说,“乳山大姜”注册成功的关键在于培训到位、创新到位和经营到位。

    “乳山大姜过去是有产量无名气,许多外地客商用来贴牌销售,个个发大了!而我们姜农只挣了个蝇头小利。”忆及过去,乳山大姜协会秘书长高学旭痛心地说。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早在2004年,乳山市供销社、大姜协会就把创树“乳山大姜”品牌视为己任,超前谋划运作。他们把抓好姜农的技术培训作为创牌的第一步,抓在手中不放松。每年都邀请中科院农科所、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和教授,前来传授技术2—3次。每到种植季节,都在电视台开设栏目,举办专题技术讲座,为姜农解疑释惑。据统计,目前全市懂技术、会管理的姜农达3600多人。乳山市供销社、大姜协会还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两年就使全市大姜品种全部更新换代,亩均增产30%—40%。姜瘟是制约大姜生产的“疑难症”、姜农的“头痛病”。对此,大姜协会积极科研攻关,探索总结出一套运用氯化苦治疗的技术。同时,由于能实现重茬种植,解决了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姜农们拍手叫好:“给一门好技术,比给一把金钱都划算!”

    乳山市供销社、大姜协会按照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要求,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加快“乳山大姜”打造绿色食品的步伐。为解决农药化肥残留问题,协会对姜种、农药、化肥等物资实行一个闸门管理,做到“六统一、两坚持”:即统一选种、统一催芽、统一种植、统一施肥施药、统一储存、统一销售;坚持农药化肥进货审批备案制,实现农资市场准入、经营、使用全程监管,坚持农业化学投入品直供配送和责任追溯,堵住了农残源头。同时新编大姜生产技术规程,从开始整地、每亩用肥用药数量、病虫害防治方法、浇水次数,全部进行规范。2007年,乳山市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定为“万亩国家出口大姜”标准化示范区,2008年,“乳山大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去年经植检部门化验检测,“乳山大姜”七项指标全部合格,以每公斤高于市价0.50元的价格畅销海内外。

    为了进一步放大“乳山大姜”的品牌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乳山市供销社、大姜协会在做大做强经营上下功夫。利用烟台国际果蔬博览会、威海东北亚经济论坛、寿光国际博览会等知名展会,通过在“家家悦”等大型超市开设专柜等途径,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众多客户。现在仅白沙滩镇曹家庄村常住的大姜营销商即达200多人。供销社和大姜协会还鼓励600多名姜农争当经纪人、组团成立6个专业合作社,推动“乳山大姜”占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他们还积极发挥品牌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年深加工大姜1500万公斤。引进总投资100万美元的银金食品,产品全部销售美国。引进成立吉利食品厂、福海姜片厂等,生产姜糖、姜丝、姜罐头,全部出口欧美、中东市场,既增加了姜农的收入,也拓宽了大姜的销售渠道。即使在市场滞销的年份,“乳山大姜”也全部脱销,无一积压。

    通过练内功增实力,创品牌增名气,“乳山大姜”畅销上海、广州、福建以及美国、欧洲、中东、日韩和东南亚等国内外“两个市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目前乳山大姜种植面积达4万亩,年产量2亿公斤,产值达到8亿元。(高玉宾 臧向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