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笔下的新疆风情人物,生动、传神而充满情感,尤以他笔下的新疆舞蹈系列作品,则不仅能深入刻画出新疆十多个不同族群的独特服饰和舞步,同时把新疆歌舞的热情、火辣和优美旋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是国际收藏家交流协会会长,云峰画苑董事长郭浩满先生为了宋维成老师的《漠海驼铃》水墨风景个人画展所写的一段话。(宋维成个人主页http://songweicheng.china9986.com/ )
著名彩墨画家宋维成(黄渝晴 摄)
著名彩墨画家宋维成与本站记者苏晓琪合影(黄渝晴 摄)
采访者: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网记者苏晓琪
被访者:著名彩墨画家宋维成
记者苏晓琪:宋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网的专访。
著名彩墨画家宋维成:你好!
记者苏晓琪:提到宋老师都不得不惊叹您在人物画方面的造诣,您现在的这种画风是怎样形成的?数十年在新疆的生活是否让您感受到了新疆民族的热闹、鲜艳、豪迈和潇洒的个性,促使您画下西域风情这一系列的人物画作品?
著名彩墨画家宋维成: 以前我有几个艺术同行,经常聚在一起练习画画,在那时候我的画还不是这样的,画得不好。过段时间之后他们看到我的画都惊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进步。我说实在的,没有任何方法,就是要下苦功!我从来没有什么喝酒、打麻将这一类的嗜好,我就是想把画画好。我想要的结果就是,我的作品即要感动自己,也要感动别人。进步是一个数量的堆积,期求奇迹是不可能的。来到珠海,有一个情结的问题,其他一切的苦难我都不记得了,现在我能想起的就是一个回望。如果我在新疆,不见得能达到现在这种状态,可能是我对新疆的这种情感在离开之后被压抑住了,没有离别或许就不会有这种情绪的爆发,让我觉得一定要将对这片土地的强烈思念转化成作品表现出来。才成就了我的今天。很多艺术家都是在他乡经过某种阅历才有了这种回望的意识。其实艺术是情绪抒发的一种载体。而艺术家必须经过一定的苦难,积累一定的阅历才能作出令世人惊叹的作品。珠海这个沿海小城的精致繁华固然能成为我的创作养分,只是那颗属于大漠的魂魄总会溜达去了遥远的西域边关。我能肯定地说,如果不是离开了新疆,或许我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记者苏晓琪:我曾经看过一些关于老师的报道,说有人在老师举办的画展中情不自禁唱起了歌跳起了舞,这说明宋老师的画充分地表现出了当地人民的风土民情。这种特别的表现手法,是从什么开始学习呢?您又是怎么看自己这一系列的作品的呢?
著名彩墨画家宋维成:在我们那个年代,学习环境是非常苦的,经常画画到早晨洗个脸刷个牙就去上班。连绘画教材也是借来的,我必须在几天以内把内容记下来,不管是默背还是亲笔拷贝。当时我还在想我怎么就只会用这么笨的方法。不过我现在很庆幸大量的基本功训练,让我现在想画什么都手到擒来。坐立跑跳,骨骼,肌肉,每个地方都必须合理!像我画人物画,是透过看大量的舞蹈光碟,不停的观察,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动作,抓住最美的瞬间,然后用速写把它画下来,成为创作初稿,而在画的过程中我又不停的调整,以求达到某种气氛。比如说动势,神态,画面节奏,背景等,这样的画看起来才会更丰满。平时我一进画室就会把音乐打开,让自己置身在那种情绪之中,轻松、奔放的感觉,让自己投入创作。
记者苏晓琪:1992年来到珠海,这对宋老师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吗?离开新疆是否让您对于艺术创作的信念有新的改变?
著名彩墨画家宋维成: 来到珠海之后,我并没有画画,而是为了生活。我开始做广告设计。之后就进入了杂志社、画报社。那时候在美术编辑、电脑设计部主任。六年前离岗退养后才开始画画。第一个个展是在北京荣宝斋举办的。我是想凭自己的实力、愿望达到一种极致,让专家、老百姓看了能接受这才是真正的好画家。画,一定要对得起自己,而且作品展出以后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