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著名彩墨画家宋维成: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2)

时间:2011-06-09 10:20 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网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记者苏晓琪:在这次谈话中您提过几次郭浩满先生,而郭先生也有为老师的《莫海驼铃》中国水墨风景画作品展写了一篇序,能说说他对于老师您有什么意义吗?对于您的创作上的提高有启发吗?


  著名彩墨画家宋维成: 他是一个很重量级的人物。他很尖锐,对画的挑剔程度让人不得不使尽全力画好画。往往自己觉得可以了,他却会给你指出很多不足之处。我回来一想,说得太对了。他对你的任何一个缺点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你的每个突破他也看得出来。有一次我就把画拿过去,他一看,把我画全盘推翻了,原来画的东西我全都不要了,重新来过。要知道重新来过那是多痛苦的啊,重来不行再来,不行再来,不知道否定自己多少次了才有我现在画这样的面貌,你们现在看这画觉得很漂亮,我自己却还不太满意。而郭浩满先生写的一段话,“他总是在数月内予人一个满意的答案,甚至令人惊喜。如是这般一晃就是数年,他的真诚、好学和奋斗精神每次都令人感动,因此我们不仅成为艺术推广的合作伙伴,同时成为能真情对话的好友。”这段话让我非常地感动。


  记者苏晓琪:在以上提到的《漠海驼铃》系列作品算是颠覆了以往老师是一位人物画家的形象,是什么令您先暂时放下擅长的人物画,转向创作中国水墨风景画?


  著名彩墨画家宋维成:我重新开始中国水墨风景画创作是一定要感谢宫本先生。得到了他的鼎立相助,还给我写了6800字的文章<劲健弄巧 自己维成>,字里行间真情意切。《漠海驼铃》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创出另一种独特风格的水墨风景画。


  之所以说是“重新”,是因为多年前我除了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和从事过版画等外,也有过水墨风景画创作的经历。像风景画的复归,与其说是因某种契机,倒不如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沉淀以及对人生精神内涵不断感悟理解的结果。心理变化让我已经不满足单只于人物题材创作进而向人文自然题材探索。《漠海驼铃》这一系列作品表现新疆风情,不是涵盖了当代新疆生活面貌的全部,也不是全景式的俯瞰性展示,只不过截取驼队行于沙漠戈壁中的场面,红柳、漠海、裸岩、荆棘草、胡杨、雪山等等新疆地域的代表性景观,令人迅速联想到新疆印象熟悉的一面。画面定格的瞬间使人无从辨识其为何时的景状,但总体情境不是那种貌似气势磅礴的极端性格,而是平和且耐人寻味的情致,将西疆风情艺术化和感情化、个性化的旅程进入稳定地、直线形地、积累性地发展。这一系列至少可以算是我积淀已久的深沉而又炽烈的西疆情结在人物画创作表现仍不足以完全抒发情感之下艺术上的意外升华。情感才是艺术成就的原动力和催生剂,艺术的形式空间内必定包容着深切的情感,此乃千古不易之理。


  记者苏晓琪:宋老师,在未来您有什么创作的新计划吗?


  著名彩墨画家宋维成:西域风情已经过去了,莫海驼铃也已经过去了。现在我要开始筹备舞魂系列,我把全世界的民族舞蹈都展示出来!大概要在10月份才能完成,到时候会在香港,中山,东莞的云峰画苑中展出,之后就要到上海,北京巡展。


  明年开始我要去内蒙古,创作<草原情>,马背上的民族,这是我多年以前的愿望,我要把这个做到极致。我特别喜欢马,我之前出版的《西域风情速写》中就有很多马的样稿。马群的气势磅礴,舞群的柔美舞姿,要做到极致震撼的美丽!到第五年我就要做一个《再现楼兰》系列。楼兰是丝绸古道上一个世界知名,非常繁荣的城市,它在一夕之间突然消失。成为世界之谜。我要把它当初的繁华美丽重现在人们的眼前。当这些都完成之后,我想我就可以退下来了。人首先要给自己一个目标,而且一定要切合实际,科学,合理,是必须要完成的。那是有赖于自己善于思考,善于应变,还有精确计算。这些都是需要训练的。人都有失误,只是你要把它降到最小的程度。


请欣赏著名彩墨画家宋维成作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