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载古茶道 二百年俄商情

时间:2010-03-22 22:12 中国驰名商标网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鄂南砖茶旅俄之历史

        谈到中国茶的历史和文化,人们往往被近年来的一些片面广告及宣传所迷惑和影响,很容易联想起云南的“千年古茶树”和滇藏之间、川藏之间的“茶马古道”等,却忽略了一条真实而漫长的“万里古砖茶之路”——“中俄古砖茶之路”。这是一条堪比丝绸之路的贸易之道,历经了数百年,期间繁荣了200多年,其后几乎湮灭了近100年。它是一条以鄂南羊楼洞(今属赵李桥镇)为起点,顺长江至汉口,逆汉水至襄阳,再改水运为畜驮车拉,翻山越岭至黄河,然后货分两路,一路走东口(今河北张家口),一路走西口(今内蒙古包头)。东路砖茶往北入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再往北到库仑(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最后到达俄罗斯贸易重镇——恰克图,从这里转口销往俄罗斯及欧洲各国。

        恰克图,这个小小的边境沙丘小镇,因为有了中俄之间的商业交往特别是茶叶贸易,逐步发展成了大漠以北的商业都会。1689年《尼布楚》条约,确认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境及其走向,1727年“清雍正五年”,清政府和俄国政府确定把库伦(今乌兰巴托)附近的恰克图作为双方的商人贸易点,1728年的《恰克图条约》确定了两国在这一地区的边境线和商业贸易协定,至道光年,中俄贸易的最大宗商品是茶叶,1837——1839年,每年从恰克图输往俄国茶叶800多万俄磅。羊楼洞—汉口—恰克图,八千里茶路,从十七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整整繁荣了两个多世纪。1863年俄商开埠汉口后,俄商为了摆脱晋商长期以来茶叶的垄断地位,先后在汉口自行开办了顺丰、新太和阜昌砖茶厂,到羊楼洞出资合办了多家砖茶厂,加工和销售砖茶。茶叶贸易的繁荣,推动了中——俄经济贸易关系以及我国内地种茶业,茶叶加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中原地区和俄国远东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华文化与俄罗斯文明乃至欧洲文明的交流和了解。

        一、中俄茶叶之路的形成

        俄国人饮茶的历史不算太长,大致有五百年左右。有些史料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567年。当时到过中国的两位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和亚雷舍夫曾经描述过一种不知名的希奇的中国饮品,这种饮品在当时的西伯利亚南部及中亚地区已经比较普及。百科全书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砖茶是在1638年,当时作为友好使者的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赠送蒙古可汗一些紫貂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的砖茶,砖茶被送到沙皇那里,皇宫中所有人不知如何使用,有位来自远东地区的侍女知道如何使用,她支起火炉和水壶,破碎砖茶,放在水中熬煮,片刻整个皇宫中弥漫起浓浓而又醉人的茶香,品尝的人赞不绝口,沙皇也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从此,砖茶便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皇宫宝殿,成了皇宫贵族中的奢侈贡品。俄国人包括许多其他西方人都称此茶为“蒙古茶”和东方“神秘之茶”。“砖茶”一词俄语发音也和蒙古语发音基本相似,读“CHEA”。所谓“蒙古茶”是当时整个蒙古地区乃至远东和中亚地区很普遍饮用的产自中国江南一带的砖茶,至今赵李桥茶厂所产青砖茶仍被许多人称之为“蒙古茶”。历来西方与东方有着人种和地域的不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本身存在着一些隔阂,所以俄罗斯的饮茶相比之下要迟中国许多。实际上,中国的种茶、加工和饮茶有一千多年历史,蒙古地区及远东地区的饮茶大约是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逐步普及并形成独特的饮食茶文化。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开始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清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定了关于俄国长期进口中国茶叶的协定。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0年),中国的茶叶贸易异常活跃,发展到了较鼎盛时期。山西商人大量云集鄂南,在羊楼洞开设了数家茶庄。所产砖茶最初由晋商贩运至漠北,而后逐步延伸到蒙俄交界的恰克图,再从恰克图西延至布里亚特首府乌兰乌德和西伯利亚最大城市伊尔库茨克、经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可、秋明、叶卡捷琳堡、比尔姆、柯斯特洛马、雅罗斯拉夫最终到莫斯科。

        二、鄂南茶的辉煌历史

        鄂南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之乡,茶叶种植和加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砖茶是这里最负盛名的独特产品。砖茶生产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产品也一直畅销至今,扬名海内外。据史料《新唐书•隐逸传》记载,早在唐代贞元年间(公元795年),长江中下游一带“尚茶成风”,鄂南羊楼洞一带大量种植加工茶叶;河北万全县志记载,宋朝景德年中叶(1006年左右),官府以两湖饼茶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并以张家口为蒙汉“互市之所”,到明朝中期(1400年左右),羊楼洞的制茶业已相当发达,改进了制茶工艺,初制后的茶叶,还要经过拣筛、蒸汽加热,再压制成圆柱形状的帽盒茶,呈现出青砖茶的雏形。

        中俄、中欧这条商道在交换着物质的同时发展文明。马克思在《俄罗斯人和中国人》中就论及这条商道上的交易。以发现普氏野马和发现罗布泊位置之争而闻名的俄国探险家蹼尔热瓦尔斯基带着布里牙特籍译员,于1871年从恰克图经库仑、卡尔干(Kalgan,布里亚特人和蒙古人称张家口)到北京,他写道:“在整个俄罗斯库仑城和蒙古,流通最广和最普遍的等价交换物是砖茶,一块砖茶可换一只羊,十块砖茶换一峰骆驼,砖茶常被分割成小块用于其它物品交易,老百姓和一些商人常常背上一口袋砖茶甚至于拉上一整车上市交易购物,卢布和中国银两都不及砖茶。”砖茶也是中俄、中英贸易的重要贸易商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俄国凭借调停战争有功,得到了清政府允许其在内地通港、通商、开埠和免税的特殊待遇。1863年,俄商在武汉开办了顺丰砖茶厂,自行发电,并拥有当时最新蒸汽设备和各种制茶机械,也是武汉第一个近代工厂,因原料和成本因素,先后有多家俄商来到晋商聚集的鄂南羊楼洞开办和入资合办砖茶厂,当时鄂南茶叶贸易跃居全国第一,年销13500吨,而此时广东才占一半。

        羊楼洞镇当时有人口2~3万人,而流动人口高达5万之多,大小砖茶厂和茶庄达200多家,其中俄商开办和合办的就有十几家,晋商是这里的主流,其次为俄商和粤商等。工厂整日机器轰鸣,夜晚灯火通明,运送砖茶的独轮车川流不息,一派繁荣景象,著名的米砖茶商标“火车头”,就是当时俄商的杰出代表作。俄商当时将德国废弃的蒸汽机火车头拉到中国,进行拆卸和拼装,将蒸汽机部分改装用于蒸茶和烘茶,将其动力设备改装用于压制砖茶。西方先进机械设备和技术应用于砖茶制造,大大提高了砖茶产量。俄商在鄂南创下了数个第一:第一个架专线通电羊楼洞;第一个采用机械化制作砖茶代替手工作坊;第一个用易货贸易方式换取清政府所需的军事物资——军舰。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讲,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去莫斯科见斯大林并送他礼物,是一块苏联人非常喜爱的鄂南所产“川”字砖茶,足以证明砖茶在中俄两国之间的历史地位和份量,它联系着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情感。2002年俄商后裔——俄联邦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茶叶商人专程来这里寻根问祖,寻找八千里古茶道的发源地——羊楼洞,还观赏了赵李桥茶厂前身制造、目前存世唯一、具有百年历史和价值百万元的陈年米砖茶,其“聚兴顺监制”五字、牌楼商号图案和俄语文字清晰可见,陈香扑鼻,艺术效果特佳,俄国客人称赞不矣。

        古老的羊楼洞,昔日商贾云集、炊烟缭绕,独轮车推送砖茶,辗转于青石板上,发出吱吱呀呀声,川流不息,其景象都不见了,只留下明清石板街上破落的商铺和稀落的人群。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离它4公里处的京广线上赵李桥镇,中国最大砖茶厂——湖北省赵李桥茶厂坐落于此。赵李桥砖茶厂是1949年我国解放时,鄂武汉市军管会派军代表到羊楼洞,接管了当时战乱中尚存的民办资本和俄商资本及日伪资本所经营的茶庄,组建成了中国茶叶总公司羊楼洞砖茶厂。为了交通便利,1952年厂址迁至京广线旁赵李桥镇,更名为中国茶叶总公司赵李桥砖茶厂。后因隶属关系的改变,更名为湖北省赵李桥茶厂。

        三、结合中国“俄罗斯年”和俄罗斯“中国年”,进一步弘扬中华茶文化,打造中俄茶叶贸易文化和旅游新线路

        鄂南砖茶,以其独特风格和品味在俄罗斯民间长久积淀,有着强烈的文化亲和力。俄罗斯人一直没有忘记这条古老的国际商道,也没有忘记中国的汉口和羊楼洞。仅仅因为近代大半个世纪的国际关系原因,这条茶道被阻隔和中断了。许多俄罗斯老人依旧怀念中国茶,期盼着风靡当年的中国鄂南茶,希望这条古老的商道复活。如今,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定,中俄两国人民友谊不断加深,中俄贸易不断扩大,两国领导人都宣布了各自举办中国“俄罗斯年”和俄罗斯“中国年”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两国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现在,中俄两国政治互信增强,高层互访增多,商业贸易不断扩大,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重开两国古茶叶之路,发展古茶道之旅,这是历史的机遇。可以相信,中俄茶叶贸易的又一个春天将会到来。

        今天,湖北省赵李桥茶厂继续在生产古老的输俄式“川”字商号、“牌坊”图案和“火车头”图案的砖茶,源源不断地销往我国内蒙和新疆等漠北地区,产品占据市场同类产品85%以上份额,同时外销欧美和日、韩等二十几个国家。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是国家定点生产青砖茶和米砖茶的专业厂,年产销量达6000多吨,规模实力和茶文化历史居同行业之首,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被香港卫视台誉为同行业“中华之最”。新一代的砖茶人正秉承前辈的事业,在巩固传统市场基础上努力探索新思路,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挖掘茶历史,弘扬茶文化,谱写砖茶事业新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