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含金量” 淡化数字总量

时间:2010-03-22 20:24 解放日报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解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6月10日,历经多年编制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进入了全新的“战略主动期”。此次《纲要》有何亮点?对上海的意义何在?相关业内人士对此一一解读。

  “含金量”取代量化指标

  《纲要》制订工作主要参与者之一、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张晴

  《纲要》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没有常见的量化指标,没有了“5年内要拥有多少专利、商标、著作权”类似表述。这并非表示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已不重要,而是说,我们更要关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例如,每年我国产生的大量专利中,有近20%为境外企业申请;剩余的80%也有不少是外资公司的在华子公司申请。他们虽为中国境内企业,但其专利说到底是为母国公司服务的。撇除这些“水分”,多少专利是真正掌握在本国申请人手中?哪些发明创造的溢出价值,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要回答这些问题,仅关注一个数字总量意义不大。换言之,知识产权的“含金量”,成为此次《纲要》的重要战略目标。

  产业化,上海继续先行一步

  上海知识产权局局长 陈志兴

  为引导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全球贸易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上海正酝酿实施国家《纲要》具体细则,目前已完成初稿第三次修改。该细则充分体现了国家战略与上海特色的结合,如建立大飞机等重大科技专项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以知识产权的获取和保护为重点开展全程跟踪服务;建立重大产业、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目录,以集聚资源支持企业开发和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修订《上海专利资助办法》,对发明创造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

  早在2004年,上海市政府就出台了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现正委托第三方进行中期评估,总结4年来的经验和不足。上海要力争在知识产权产业化方面,继续先行一步。

  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并重

  恒方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 李蕾

  《纲要》关注的“自主知识产权”,除了强调技术上的独立性外,文化上的独特性也是重要方面,尤其在版权和商标领域,这也是平时为人所忽视的方面。《纲要》纳入这些内容,使“自主知识产权”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

  随着时代发展,涉及文化创新空白地带、模糊地带也不少。针对这些新问题,《纲要》给出操作方向。例如版权方面,要支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时代特点的创作,扶持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的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纲要》提出,建立民间文艺保存人与后续创作人之间合理分享利益的机制。(   记者 章迪思  责任编辑 依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