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资产70多亿元,员工4.5万人,在河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广东、四川12个省(市)建有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具有年屠宰生猪1500万头、年产肉制品150万吨的生产能力,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这,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漯河双汇集团。
讲求科学扩大开放推进国际化双汇在前进道路上留下的每一个足迹,双汇人都耳熟能详:1984年,双汇的前身漯河肉联厂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就是在这年7月,万隆当选为厂长,当年漯河肉联厂实现了扭亏增盈;1994年8月,以漯河肉联厂为核心的双汇集团成功组建;1998年12月 “双汇实业”A股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双汇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6月双汇引进战略投资者美国高盛,全面完成了国有产权重组。
双汇在不断扩大开放、推进国际化的同时,还不断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日本、美国等国家引进先进设备3000多台(套),通过吸收改造,实现了西式产品的中式化改造,中式产品的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在选人用人管理上,双汇把国际上选拔人才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淘汰机制引入企业,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配送、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推行信息化,实现数据的大集中、管理的大整合。
狠抓产品质量,实施品牌化经营中国传统的肉类工业散、小、乱、差,经营没有品牌,质量没有保证。双汇集团率先用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取代“一把刀杀猪、一口锅烫毛”的作坊式生产,用“冷鲜肉”取代“热鲜肉”,实施肉类的品牌化经营,结束了中国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
“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双汇集团率先在肉类行业引入ISO9001、HACCP、ISO14001、ISO22000、安全食品、化验室检测等六大管理体系,建立了企业的综合标准化管理体系。对原材料实行统一采购、合同采购、招标采购,对供方资格进行定期认定和更新淘汰,确保源头控制;建立500多人的品质管理队在生产各工序、各岗位进行在线检测;生产车间建立自检、互检制度,形成了从技术、检验、采购、生产、监督管理一体化的质量保证和质量防控体系。
通过狠抓产品质量和品牌化经营,双汇集团做大了产业、做优了产品、做响了品牌,双汇“高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鲜冻分割猪肉”三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走产业化道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为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平稳发展,双汇集团以肉制品和屠宰两大主业为依托,向上游与日本火腿公司合资建立了种猪繁育基地,建成了年提供600万头商品猪的种猪繁育体系;向下游发展化工包装业、粮食加工业、商业、物流配送业,形成了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的发展,把市场消费需求,转化为农产品种植标准、养殖标准、加工标准、配送标准,转化为农业订单标准,实现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企业的发展还带动周边养殖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的发展,间接为150多万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据介绍,双汇今后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来促进集团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按照“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用现代化的装备武装农业,用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的思路,实现工业带动农业、工业反哺农业。二是加快推进集团国际化,继续坚持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力争“十一五”末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