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引领促进宿迁经济跨越式发展

时间:2010-03-22 21:02 新民网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品牌的核心是商标,商标孕含了商品的质量、信誉、服务乃至企业的管理水平等等,是集企业大成于一身的代表。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进以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为核心的商标工作,全市注册商标总量已达到4386件,增幅居全省之首。其中被国家行政认定“洋河”、“双沟”、“蓝色经典”等驰名商标3件,新增“绿陵”、“箭鹿”等省著名商标55件,新认定“三元”、“穆墩岛”等市知名商标120件。商标日益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和政府拉动经济的重要抓手,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商标注册数量在全省仍处于落后的位置,商标总体上含金量不高,距“商标强市”还有很大的距离;商标注册增幅虽然较快,但市场主体商标平均拥有量较少,社会商标意识亟待增强;“三名商标”创建后继乏力,企业实施商标“走出去”战略的力度亟待加大。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加强商标注册保护工作、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狠抓产品质量

  增强内生动力是树品牌的首要前提。企业是实施商标战略的主体,是名牌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推广者。没有企业的奋力拼搏、成功开拓,任凭什么高明的名牌战略,都不能变为真正的现实。因此,企业首先要提高对商标作用认识,把创品牌、保品牌与树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及商品信誉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认识到争创“三名商标”与发展地方经济有着密切关系,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已成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创造名优产品的一项重大举措。

  把握市场规律是树品牌的关键环节。成功企业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究市场、开拓市场。企业创名牌,既要发挥其优势和特点,又要遵循一条争创名牌的共有规律。市场需求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掌握市场需求规律,适应需求及其变化规律,企业就能兴旺和成长起来,产品的品牌就能从知名到著名。从我市企业经营状况看,经营领域涉及工业、农业、商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各个行业,初步形成镇乡连片、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因此,可以充分运用商标策略,培育龙头企业,创造著名商标,或由政府中介部门申请注册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在块状经济基础上提升品牌形象,以形成区域品牌优势,促进整个行业进步。

  加强质量管理是树品牌的根本保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是企业的生命。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抓产品质量,不再仅仅要求产品符合设计标准,还要适应市场需求,不仅要抓产品生产环节,还要抓产品的销售服务。同时,还要与科技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当今世界名牌产品无不是高科技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是确保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名牌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有条件的企业应贯彻 ISO9000系列标准、国家标准,做到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实行全过程质量培训,努力增强品牌的含金量,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实现由单纯的争品牌向自主创新品牌转变。有条件的企业还应设立商标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从事商标管理工作。实践证明,一个企业只有加强科技创新、质量创优,才能尽快创出品牌,赢得市场。

  宣传品牌商标,树立企业形象

  注重企业商标文化,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品牌。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是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两翼,缺一不可。商品品牌知名度并非与生俱来,再好的商品,若不进行广告宣传,或宣传力度不够,将难以吸引消费者,更难以成为有口皆碑的名牌。国外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妙语,把广告的作用描写得惟妙惟肖:“要想树名牌而又不作广告,犹如在黑暗中向情人递秋波。”因此,企业应把商标宣传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增加广告投入,正确运用广告手段开拓市场。要善于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各种方式,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甚至是高速公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开展以商标为中心的广告宣传,提高商标知名度和社会影响面。要抓住宣传重点。在商品包装、商品展览活动中要突出商标,引导消费者认牌购货;对新品牌,迎合市场需求,着重宣传介绍品牌的主要特点和优势,给消费者一个清晰的品牌形象;对老品牌,紧随时代步伐,着重对其性能和优势提升进行宣传,做到老品牌不老。

  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不仅要宣传品牌,对已获商标殊荣的品牌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大力推介,勇于走出去,与消费者面对面推销。企业要深入开展市场调查,认真研究市场形势和消费者需求动态,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逐步形成品牌舰队。要根据自身品牌特点,积极选择参加一些展销会,并善于抓一些重要节点推介品牌。一方面要根据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消费心理,利用一些节假日,适时举办一些推介活动;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一些重要活动推介品牌,如一些文艺演出中广告、冠名以及节目串词等。另外,作为企业本身也可以独立举办一些品牌推介活动。

  发挥龙头作用,扩大品牌影响。以主业突出、有品牌优势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为龙头,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开展联合、重组、兼并、合资合作、股票上市等,加快形成优势产业群, 带动相关行业争创“三名商标”。鼓励品牌产品出口,引导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重点扶持出口企业培育一批出口品牌,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在实施商标发展战略中,既要以工业领域为重点和主导,又要打造农业品牌,培育服务业品牌,形成各行业品牌协同推进格局。

  强化政府行为,弥补市场机制

  创建氛围要更加浓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把商标发展、创建“三名商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品牌推进工作与其它重要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我市虽已没有空白商标乡镇,但乡镇普遍存在拥有商标数量少的现象,因此,在商标申请注册方面,发展空间还很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推动力度,充分运用宣传载体,采取不同形式,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提高全社会对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名牌产品的保护意识。尤其对民营企业创名牌、树品牌要与国有、集体企业一视同仁,要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和扶持,营造全市商标战略一盘棋的浓厚氛围,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办、部门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引导方向要更加明确。要面向企业,拓宽商标注册范围,引导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力争企业的注册商标在数量上有新的突破。要根据本地规模企业的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商标战略,指导企业从“借牌”生产、“傍牌”经营向生产、经营自主品牌转变,完善条件争创“三名商标”,特别要加快特色农产品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的步伐。对旅游及社会服务项目加大服务商标的注册力度,指导出口企业进行商标国(境)外注册。同时,积极探索商标转让的新路子,对企业因改制而停止使用的商标,可从中为企业牵线搭桥,进行商标转让,以提高商标的使用效率。

  政策支持要更加倾斜。在企业创名牌的技术改造和项目开发上要给予资金、信贷、税务上的扶持。如加强对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的投资力度,对企业创名牌产品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项目在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对企业创名牌产品,银行在流动资金上优先予以安排;给予名牌企业生产的名牌产品以自营贸易出口权等。

  加强商标使用管理,切实保护注册商标使用权

  扎实开展商标诚信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商标监管方式,加强对商标的设计、印制、审定、注册及使用的管理,建立健全商标档案,广泛了解市场动态,监督商标的营运情况。要健全标准化体系,继续支持和鼓励洋河等技术优势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形成产业技术标准优势。加快建立企业质量档案,推进产品质量电子网建设,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为培育我市驰名、著名商标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加强商标行政指导。立足于宿迁中小企业多、区域特色经济发达的现状,应从“建议、提示、劝导”等方面入手,通过推行商标行政指导制,上门宣传商标法规、上门提供商标咨询、上门策划商标样式,指导企业丰富商标内涵、提升商标价值,在提升全市商标注册总量的同时,实现从一般商标到“三名商标”的跨越式发展。针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的态势,还应重点开展 “一社一标”品牌建设,积极指导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搞好商标使用和品牌培育,协助申请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及地理标志,用品牌推动合作社做大做强。

  切实增强企业品牌保护意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商标法律法规的培训,大力宣传商标法律知识以及商标在帮助企业占领和开拓市场、保护企业自身利益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导企业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商标专有权,以促进企业商标意识的增强和商标战略的实施。企业要组织人员经常进行市场调查,密切关注市场信息,依法保护商标专用权,发现商标侵权假冒及时向工商等部门反映,通过商标异议、商标争议、司法裁定等途径,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商标黑客”要自觉并坚决抵制,采取全类注册等方法预防商标侵权,绝不能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而姑息养奸,让“恶意抢注”者尝到甜头。

  加大商标监管力度,健全保护网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日常监管中要密切注意注册商标的侵权假冒行为,一旦发现不法行为,立即加以制止和惩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查处假冒商标、商标侵权案件作为商标执法的重中之重抓好。进一步加强与全市品牌发展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联系协作,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华东六省一市”和“淮海经济区”商标保护协作网作用,形成互动格局,打造区域性品牌保护工作网络。要突出监管重点,继续对驰名、著名商标进行重点保护,拓宽商标监管领域,实施对印制商标、生产和流通环节全方位监管,切实保护商标专用权,并与当前的市场整顿结合起来,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商标管理职能全面到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名牌商标反映着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形象展示的重要“名片”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品牌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品牌的成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数代人的不懈努力。从这一点来说,政府、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均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任重而道远,需加倍努力。

                                                                                                              (责任编辑:未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