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机关”提供“大服务” “小政府”管好“大社会”

时间:2010-03-22 21:08 深圳商报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杜邦公司在世界各地设有多家工厂。其中,设在光明新区的太阳能项目建设速度最快,从项目报建到投产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可以说是创造了‘光明速度’。”杜邦太阳能(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宏感慨地说。
  杜邦太阳能项目作为“深港创新圈”战略下深港联合招商成功的首个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之所以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建成投产,光明新区“大部门、大综合”的高效运行体制和协调机制功不可没。

  如果时光倒流回两年前,这一“光明速度”显然会令人匪夷所思。因为按照新体制运作的光明新区,只有8个职能部门,150多个公务员编制,“对接”的却是其他区40多个职能部门承担的工作。当时,人们最为担心的是,这种“小政府”、“小机关”的全新模式会否导致政府管理、服务效率的低下,以及管理职能的“缺位”?

  面对社会各界的疑惑和担心,新区人没有解释,而是“干”字当头,主动担纲起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排头兵”的角色,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三大创新”:创新机构设置,在内部机构设置上注重统筹兼顾、条块结合,避免出现职能重复交叉,杜绝“因人设事”、“因人设机构”。实行科室A、B角制度,做到科室分工不分家,上下互动,左右联动,角色互补,确保各项工作不缺位;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工作重心错位布局。管委会侧重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城市管理、社会服务工作以办事处为主,新区主要是制定考核目标;创新服务方式。着力强化服务职能,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改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需政府部门审批的事项,强化企业与审批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并探索实行代办、协办方式,确保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努力完善“一站式服务”,实行“一个窗口对外”。

  经过两年的实践,光明新区这种全新的体制机制优势与活力正逐步显现出来:一是政府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二是城市与社会管理明显加强,三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明显提速。这种创新,给辖区企业和百姓直接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例如通过并联式审批改革,把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时限从120天缩短到71至87天,使研祥、杜邦等落户项目在市场竞争中抢占了先机,也使市、区重点民心工程——公明茅洲河三大泵站得以提前9个月建成使用,辖区居民和企业在今年汛期终于告别了水涝之苦。

                                                                                                                               (责任编辑:未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