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驰名商标网-讯】“江苏·南京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战略发展研讨会”日前在南京举行,会议透露,江苏省首家文化产权交易所将于今年三季度挂牌成立,但暂不进行艺术品份额化交易。
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文交所”)自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以来,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由于市场的疯狂态势,这种将艺术品证券化的模式遭到普遍质疑。有分析指出,份额化交易使得无人关心实物,大家只关心份额,击鼓传花、暴涨暴跌,国务院可能即将出台政策对其进行整顿,因此,未来各地文交所发展步伐将趋缓。
份额化交易
进入观望期
来自“江苏·南京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战略发展研讨会”上公布的信息显示,即将挂牌成立的江苏文交所是由江苏弘业国际集团和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发起成立、吸引其他投资者参与的江苏首家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据了解,作为文化对接资本的重要途径,筹备中的江苏文化产权交易所定位于打造综合性的文化产权交易和投融资平台。
“我们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吸引江苏乃至全国的艺术家参与其中,同时集聚江苏乃至全国的文化艺术、金融、物流等资源,形成中国文化艺术品的价格中心。”江苏弘业国际集团总裁周勇曾介绍称,文交所成立后暂时不会以保证金形式推出具杠杆效应的艺术品,将以付全款的形式交易艺术品。
对此,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勤国认为,江苏文交所暂不进行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是选择了观望,想先将平台搭建起来,最终还是会走向艺术品份额化交易道路,而暂时不涉及该项目只是一个“缓兵之计”。究其原因,孟勤国指出,如果文化产权交易所只是以交易艺术品为目的,不进行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话,就类似于一般拍卖公司,即作为一个简单的中介进行交易,挣不了太多的钱,最终可能无法生存下去导致关门。而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是不受限制的,每天都可以不断地买进和卖出,从而产生佣金,这也是目前各地文交所挣钱的主要途径。
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拍卖公司众多,文交所如果只进行一般的艺术品拍卖,根本无法与其抗衡。拍卖公司可以通过公开竞价使价格不断上涨,从而提取高额佣金,这个数字往往是成交金额的10%-20%,而且挣钱的同时也形成了固定的几个品牌,一般的拍卖公司很难生存,文交所必然错位经营,才可能有前途。
文交所扩容
为挣时间窗口?
事实上,在江苏文交所即将成立消息的背后,是目前各地文交所正“全面开花”。但另一种声音在圈子里也难以回避,即国务院拟整顿文交所。据悉,目前相关意见已经征询完毕,7月份国务院就会出台文件,对新成立的文交所进行严格审批,不再允许文交所进行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业内人士认为,如消息属实,必将给全国文交所带来不小的影响。
另据消息称,国务院对于各地文交所将会规定“三不许”,即不允许拆分交易、不允许连续交易、不允许公开募集。对此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彭中天表示,如果这样改规定,那文交所初创模式就不成立了,对全国文交所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也是对目前过热行为的一个刹车。
对于国务院出台这一举措的原因,彭中天分析道,虽然文交所进行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是金融创新,但是创新也需要规范,如果各地都以创新的旗号做事,都先行先试很可能会把市场搞乱,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各地积极创办文交所的原因,首先是将其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点,推动文化要素的市场化;其次,文化的消费需求和价格上涨正处在爆发性增长的区间,政府有积极性,市场有需求这是客观事实,如何因势利导才是问题的关键。”彭中天强调,这中间是需要一个转化的,交易所本身的交易模式还不成熟,基础工作还很不完善,此时盲目引入金融杠杆实际上是把缺点放大了,对文化产权交易这一新生事物的成长只会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各地应该是在完善基础工作和交易模式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文交所的数量上和交易量上做推广,光在量上扩大是没有意义的。文交所是一个有巨大发展前景的行业,但是不能操之过急,要夯实基础再跑,现在一上来就跑很容易摔跤,只有把基础夯实了再加“油门”才符合客观规律,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国家“踩刹车”是非常明智、合理的。
统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