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文化产权经济
由于相关政策即将出台,近日各地文交所的动作也开始逐渐放缓,包括天津文交所6月29日悄然放开开户等情况,也证实各地对于过热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市场可能逐步开始进入“理性阶段”。
对于全国文交所的发展趋势,彭中天表示,交易所是高端要素流通市场,鼓励要素集中公平、合理、快速的流动,是需要足够的交易量来支撑的,不是一个自由市场。各地搞交易所实际上是让资源在本地固化,违背了交易所统一标准、快速流通、降低成本的逻辑,各地都搞就成了诸侯割据,既不利于要素的流通,又形不成交易量,更难制定统一的标准。每个地方的资源和专业人才都是有限的,做不出标准来,把有限的资源分散,不仅没有降低交易成本,反而提高了交易成本。其实,各地文交所的纷纷成立本身就是一个反市场化的行为。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彭中天建议,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本身如果没有很好的认证和封闭的实验就直接推向市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另外,文交所是文化产权交易所,但是各地文交所目前的业务范围仅限于艺术品交易,过分强调艺术品的份额化交易。艺术品其实是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应该将交易范围回到整个文化产权的层面来,将它的价值充分放大,让文化作为一个横切面和各个产业来进行嫁接,从而提升各产业文化的价值含量,这才是它的重要使命。现在所有艺术品拍卖市场全年的交易额加起来也比不上股市一天的成交额,这就表明艺术品交易对整个经济的拉动系数太小,如果把文化要素与城镇化和传统制造业对接,提升其文化含量和价值链并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然会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文化是添加剂和催化剂,可以帮助各个产业提升它的价值链。
“对于各地文交所目前的这些顽疾,国家肯定不会允许长期存在,一定会逐步整顿,最终形成统一有序的市场。”彭中天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