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7.5%的增长目标并不低。横向比较其他国家,这样的增长速度依然较高。在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前,要实现7.5%的增长速度,仍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此外,这一目标与“十二五”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也更加接近,这说明我们正逐步向“十二五”目标靠近。当前,我国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淡化GDP指标,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解决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这要求各地各部门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苦练内功,真抓实干。
900万人
小微企业是新增就业的重要力量
解读嘉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代表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从2002年开始,我们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目标大约在900万人左右。但实际上往往会超过这个数,比如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就达到1168万人。再加上今年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由8%降到了7.5%,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形势下,新增就业在量上满足基本的需要,也是一种宽松的表现。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非常复杂,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普遍出现“民工荒”现象的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依然困难,城镇失业现象持续存在。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要把政府、市场和个人的力量千方百计地动员起来,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现在很多大学生、青年就业难,而创新型或者智力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实际上可以给这些高校毕业生以及有一定技能的人员提供大量好的就业岗位。因此,还需要引导大学生,让他们愿意到这些中小微型企业就业,从而缓解大学生、青年就业难问题。事实上,今天很多叱咤世界的美国大企业,当年也是从硅谷中的微型企业发展起来的。
4%左右
压力仍存但充满信心
解读嘉宾: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委员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这一目标的提出符合当前中国经济的实际,其中,既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尽管压力仍存,但我们充满信心。
2011年,稳物价被放在宏观调控任务之首。各地各部门为稳定物价做了大量工作。正因如此,去年CPI涨幅从8月以后出现了回落态势。到去年12月,CPI涨幅已经回落至4.1%,接近年初确定的4%左右的目标。
然而,从去年全年来看,在国内外复杂严峻经济形势下,全年CPI涨幅5.4%,并未实现年初确定4%左右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也坦率地提出了这一点,既肯定成绩又正视问题,这体现了政府的务实与责任。
从今年看,我们既要看到复杂严峻的形势,也要看到积极有利的条件。一方面,由于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还在高位震荡,国内部分农产品供求依然处于紧平衡状态。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理顺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因此控物价的目标依然需要付出努力。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蔬菜、粮油产品库存充足,工业消费品总体供大于求,这对于稳物价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提出了增加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等具体的措施。相信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以及我们宏观调控经验的日益丰富,对于实现把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还是有信心的。
8000亿元 1.5%
财政政策依然“积极”
解读嘉宾: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
现在很多人质疑赤字率下调是否意味着政策走向出现变化,事实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赤字水平要保持不变。与上年相比,今年的财政预算安排略有下调,但赤字数量还比较可观。去年安排的财政赤字为9000亿元,但实际执行情况应该没有那么多。与上年实际赤字额相比,今年赤字规模绝对额并不低,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框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保持了扩张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