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碧生源被指用钱砸出知名度:关键成分是泻药(2)

时间:2012-04-19 08:57 《商界评论》杂志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碧生源疯狂砸钱铺就的广告之路劣迹斑斑,仅在上市前的两三年间因侵犯肖像权、夸大功效、未获批文等问题,被警告、停售、撤销批文就有23次之多。

碧生源概念的最终买单人当然是消费者。2010年,碧生源常润茶销量达到3.7亿包(2009年为2.35亿包);减肥茶销量达2.93亿包(2009年为2.17亿包)。这6.63亿包茶给碧生源带来8.74亿元销售收入,而出厂价平均每包1.32元。2010年报披露,碧生源原料成本2972万元、包装成本3842万元、销售及市场营销开支4.23亿元(其中广告费2.5亿元)。也就是说,消费者以平均每包2元的价格买到的产品,其中营销费用摊了4毛8分钱,包装物花了4分钱,所谓的“茶”只值3分钱!

碧生源标榜其产品是作用温和、对肠道无刺激的保健茶,但其配方中最关键的药效成分却是番泻叶。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番泻叶,异名旃那叶、泻叶、泡竹叶。来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为刺激性泻药,通过肠黏膜和神经刺激肠蠕动,属于猛药,建议尽量少用。作用于结肠,一般几个小时内生效。呜呼,消费者2块钱买来的是对身体可能有巨大潜在危害的“猛药”。

碧生源为何打不死?

首先,为什么实体经济中纯靠广告打开市场的“保健品”,从鳖精到藏秘排油,脑白金、碧生源至今仍然风生水起。与社会的浮躁,送礼文化盛行、科学保健知识缺乏都有关系。但如果要纠正这种现象,见效最快的就是惩罚碧生源们的帮凶。播放夸大广告的媒体(碧生源广告违规23次)和代言人。一经查实,收到的广告费要加倍吐出来,商超要下架、售出去的货要退赔。

其次,为什么资本市场会出现碧生源。这次对归真堂活取熊胆,资本市场算是顾忌民意,敬而远之。对碧生源这类靠广告铺路的“保健品”,本身对社会对公民的健康有害,而且这类骗局根本长不了。为这样的企业提代投融资服务,既输钱、又输人。

点评:

美国“碧生源”的代价

■文/冰清,食品营养学硕士,现任美国硅谷生物公司高级研究员

2009年,美国曾经发生过一起类似“碧生源”的案件。一名名为Boca Raton的佛罗里达男子利用邮件和举办各种活动进行虚假的减肥产品宣传。他宣称,他的减肥保健品可以不用饮食和锻炼就能达到大量减肥的效果。他忽悠了将近10万个消费者参与一个临床测试,得到了将近700万美元的利润。他声称得到了一些名医的支持,但是实际上这些医生都不知情。他所说的几位支持此产品的医生,一位只有在墨西哥行医的执照,并不具备在美国行医的资格;一位根本没有用过他公司里的任何产品。他实际上卖的不过是一种很简单的乙酰壳多糖,但是他在广告中大大夸张了减肥效果,也欺骗消费者说得到了一些医学权威的背书。有人向FDA举报了他,经过调查,他的减肥品没有他宣称的那么神奇,而他在宣传过程中存在着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并且也涉嫌洗钱。他在被捕后,以500万美元交保。经过一年的侦讯,在2010年,他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美国对违反保健品的规定的处罚非常严格。实际上,美国对保健品的政策很完善,如生产原料以及成品都必须严格符合卫生及安全标准。对于保健品的标签,也有严格的规定,除了名称、各种原料含量、生产日期、生产商、包装者、销售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外,还必须注明该产品不能作为诊断、治疗或者预防任何疾病使用。因为在美国,只有药品才能做出这些关于疾病疗效方面的声明,特别是不能做虚假的保健品广告。名演员都不敢接这样的活儿,所以在电视节目中很少看到像中国那样,有大牌明星做类似的广告。一般只有在专门的健康类杂志中才可以看到相关产品的广告,而且广告措词相当谨慎,总是有遵听医嘱的提醒。企业也会小心谨慎,稍有虚假宣传,就会惹上官司,被消费者投诉。美国食品药品主管机构FDA并不负责膳食补充剂的广告监管工作,而是由“联邦贸易委员会”负责,各司其职让消费者有地方维权。

实际上,类似碧生源的案例很难发生在美国。减肥药如果没有应有的效果,或者里面掺有有害人体的成分,都不能继续在市场上生存。因为美国有完善的制度,也有长期有效、措施得力的监管。中国的保健品全靠广告忽悠,又有不少名人为之站台,在生产和监管上都不够严格。让中国保健品产业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监管失控是根本原因,当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成为给钱就过的摆设时,再好的规章制度也形同虚设。希望碧生源事件是个契机,中国政府能够好好整顿保健品市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同时大力加强监管,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保健品。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