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有关日落黄、苋菜红啊等等这些色素,我们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允许在某些食品当中,按一定量的范围内使用,但是如果超范围使用,超量使用的话可以造成我们从不同的食物,不断地获得这种总得来说人工添加的色素,按照使用量使用范围,目前应该说是安全的。如果超量超范围的长期食用的话,可能会对肝脏,肾脏,增加一些负担,一些敏感的人,也许存在一些危害,这种隐患可能是存在的。
我国卫生部公布的蜜饯厂卫生规定中要求,蜜饯晒场必须距公路,铁路50米以上,晒场应也防蝇,防虫,防雨等设施。这是为上海来伊份食品提供代加工的梅园食品和永海食品。这是为上海百味林好和武汉酸咚咚提供代加工的超亨食品,在这些企业的蜜饯晾晒场,我们没有看到防护措施,不时的有苍蝇,蜜蜂,落在这些蜜饯上,晾晒的蜜饯筐里,已经落有多种脏杂物。
姚克文(杭州龙洞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这里面好多灰呀,什么的。
记者:现在苍蝇还少点,估计夏天。
姚克文(杭州龙洞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夏天也是这样的,苍蝇一到夏天比较多。
记者:是啊。
在超达公司的晒场我们看到,紧邻公路边场门口的两片空地上,晒的是大片的陈皮和杏干,而陈皮的旁边晾晒的则是一床棉被。对于混在蜜饯里的苍蝇、蜜蜂和垃圾,工人告诉我们,他们有办法处理。
工人(杭州超达食品有限公司):苍蝇多不要紧的,要掉下去的,包装的时候拣掉了。
在浙江余杭塘栖镇的大小超市,记者听到了这样一种说法。
超市工作人员:蜜饯很不好卖。
超市工作人员:本地人反而不吃的。
记者:为什么本地人不吃蜜饯?
超市工作人员:不知道,有可能他们了解。了解了,就不吃了。这边产什么,肯定不吃什么。外地人在这吃都很少很少的。
记者:本地人都不吃这个蜜饯。
刘戈:监管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形同虚设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的记者拿到了这些产品,到质监部门去检验,甜味剂、防腐剂,这些指标基本上都超标。甜味剂比白糖的甜度要甜得多,它在我们的食品添加剂里头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应该在一定的标准下使用,尤其是防腐剂。因为甜味素加太多了以后,口味会发生变化,但是防腐剂加多了,我们的嘴和舌头是感受不出来的。
80年代,国家曾经制定了一个比较宽松的标准,就是二氧化硫残留量可以达到2%到在2003年的时候,国家标准进行了一个改变,把它改变成了0.05%,但是很多企业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如果要是不加那么多的焦亚硫酸钠,那么最后它就容易腐烂、发霉,所以必须要加那么多。后来经过协调,最后又变成了0.35%,但是0.35%这个标准,很多企业都达不到,所以在蜜饯生产企业里头已经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是它长期在国内的各种食品里面,它的食品检验的通过率是最低的,常年是40%、50%。在他去检测的过程中,我们看他是拿着单独制作的样品给质监部门检测的。如果这样,那他显然是用的两种配方,那么在通过检测的检测报告里,根本和流入市场里的完全是两件事情,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监管实际上是虚设的。
马光远:这些企业积累了很多跟质检部门作斗争的经验
(《今日观察》评论员)
甜味剂的甜度是蔗糖的30到40倍,但是它的成本又非常的低。所以对他们来讲,如果要使用蔗糖,那么成本就很高,所以这个就是随意的添加,让你感觉到甜,好吃。按照我们的《食品卫生法》,或者是按照蜜饯生产的卫生标准、检测的流程等等,不管你每年抽检多少次,但是这个检查的项目应该叫抽检,而不是叫送检。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厂家自己挑出一些好的、合格的产品去送检。我们看到这里面非常有意思,第一是每一次检查的时候,你自己选择样品送检,如果自己拿着样品去检查,还拿着不合格的去,那除非你脑子进水了。第二,在整个检查的过程中,它仅仅是检查有没有细菌超标,别的什么项目不做检查,交2000块钱就可以。那么这些企业有了多年的实战经验,积累了很多跟质检部门作斗争的经验。比如他会设两个厂,一个厂就是专门用来应付检查的,是样板工厂,叫样板间,真正生产的是另外一个厂。
如果质检部门到这么一个肮脏的地方去抽检,那他根本不用抽检,不用任何技术手段,一看就知道这是不合格的。事实上,对于蜜饯行业本身来说,它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传统工艺,比如我们看到的晾,晒,烘干等等,要采取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现在很多厂家都做不到,因为这个行业本身的产业集中度是非常低的。现在有很多女孩子喜欢吃蜜饯,但你让她说哪一个蜜饯的品牌比较不错,她很难告诉我们,为什么?因为还没有一个好的品牌。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是厂家比较多、行业集中度比较多;再一个制造工艺本身处在一个传统阶段的情况下,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目前这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