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枫介绍,去年一千二三就算高工资了,通常才八九百。今年虽然工资高了点,但工作量也上去了,比去年多了大概三分之一的工作量。
事实上,孔府家从当年3亿元做央视标王,到如今一年的销售额也才刚过3个亿。这种落差自然不言而喻。更为直观的感受是,早些年,曲阜市的市民将孔府家与市政府画等号。能进孔府家的人,都是大家羡慕的对象。
“可如今,感受到的都是半死不拉活的状态。”邱枫感慨。
在他看来,现在老总的思想跟不上步伐,太落后了。他说,就孔府家这块牌子,如果有个好老总的话,三年奔10亿,不是问题。他不愿意聊具体操作细节,“不太好说。”他说。
现实是,在很多酒企进军百亿阵营的时候,孔府家还在制定年销售10亿的战略。邱枫觉得,现在的消费者早就不同往日,不是生产什么,就买什么的年代了。得有好产品,还得有好营销。
邱枫给记者讲了一个他听来的故事。孔府家的领导们带着一款新推出的“某香型”酒,去济宁开会(类似于展销会),结果一瓶酒没卖出去。回来后,领导们反思说,咱的酒是不是太贵了,便宜点吧……
“三四百元算贵吗?看看别的厂家的酒都什么价位了,我觉得降价是下下策。厂里这么多品种,推出一个新品种,搞成高端酒,高价格,老品种慢慢退出市场不就行了。”邱枫说。
“太乱了。乱得我都分不清哪个真,哪个假。”邱枫说到了孔府家产品品类的问题,孔府家现在对外号称100多个品种,但连孔府家的员工都搞不清楚哪个是自己厂家的酒。
邱枫做过一阵销售,在2005-2006年期间,那个时候孔府家有328个品种。他说,酒厂的品种是逐年淘汰、逐年增加的。更关键的是:除了自身品种多,买断产品也很多。
所谓的买断产品,是某款酒可以由某个有能力、有渠道的人自行运作。该人可以自己设计包装,自己进包装、瓶子,然后去孔府家酒厂灌装孔府家的酒体,用孔府家的商标,酒的名字只要是之前孔府家没用过的、或者是其他买断人没用过的就可以进市场销售。
“通常是灌低档酒,卖高档价儿,市场一下子就乱了。对酒厂而言,光赚酒钱、加工费和商标钱,赚不了多少。”邱枫说。
“孔府家的‘道德人家’酒,就是邱振新之前买断的,他回到厂里任董事长的时候,对外表露过,所有的买断产品均不允许买断了,实际上,现在可能还是他把持着。”邱枫透露。而陈同也确认之前邱振新确实买断过“道德人家”,但如今是不是还在继续买断不得而知。
据媒体公开报道,该款“道德人家”酒是邱振新开发的。而记者在曲阜采访时获悉,邱振新的妻子还在距离孔府家很近的门店里销售“道德人家”酒。还常对往来的熟客念叨“老邱,如何如何”。
“买断的人,是想赚钱的,产品的质量前后有没有出入,就不得而知了。市场就是这么乱的,如果市场不乱,孔府家能到今天这个地步?”邱枫反问,他说,现下,有几个品牌又被买断了。
事实上,孔府家酒的贴牌生意还在“继续”。6月21日当记者以经销商的身份与孔府家的招商人员联系时,对方称“可以贴牌,但有量的要求,5000箱起。”
对较为普遍的白酒“贴牌”生产现象,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认为,很多白酒企业愿意“贴牌”生产的原因主要是贴牌生产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此外还可提高流动资金的利用率和周转速度。可一旦“贴牌”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将给白酒企业带来很大的品牌形象损失,影响到自有品牌的发展——这大概就是邱枫所言的市场乱了。
面对孔府家的没落,或许更多人会无奈或者叹气,连邱振新也不例外。在与联想谈判期间,某次老邱与员工们聊天,席间他感慨地说,这几年,自己在员工面前也没落下好,上面也没维好人。
(编辑:ed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