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报记者 李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再次锁定“三农”,把农业科技作为全年“三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力推农业科技迈上新台阶。自此,党中央国务院连续9年发布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的一号文件,这不仅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确保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河南省目前面临的现状和发展局面如何?怎样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期盼人才:农民致富的需求
在河南省中牟县姚家乡罗宋村,35岁的村支部书记宋保安望着远处大棚西瓜感叹不已。
据了解,今年罗宋村种植了1200多亩西瓜。该村组织农技推广和农业教育培训温室基地,使农户所种植的西瓜顺利进入市场,并获得丰厚的收益。宋保安告诉记者:“中央一号文件我从电视上、报纸上也听说了、看到了,今年政府将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我们农民的发展,尽管村里有时信息不是太及时,但是我们村委会会组织全村村民办班听课、进入家家户户做指导、深入村里讲政策。”
“今年我家种植了5亩大棚西瓜。”该村村民宋林说,前几年种植温室西瓜,由于不懂种植技术,不懂病虫害防治,吃了不少亏,今年春节过后村委会为村民定期组织学习,讲解如何科学种植,这些都大大扩宽了村民的知识面。
该村村民宋扎根说,我们最关心的是农技推广和农业教育培训这两部分,在庄稼地里碰上不懂的疑难杂症,一个电话农业科技人员就跑到田间地头为我们讲解,使我们种植的损失降到最低。我们期盼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够及时上门服务,使农民早日得到实惠。
据了解,目前河南省农科系统职工总数不足5000人,科技人员不足3000人,在中部省份是最少的,占农业人口的比重也是比较低的。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人员编制、财政经费的支持,已是各级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养人才:政府应担当主导
“我省是农业大省,要实现河南农业持续丰产稳产,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必须依靠科技人才、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农业技术服务来实现。”河南省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院长陈红连说,在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中,中央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在农业科技的定位上,中央明确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河南省农业厅科教处负责人说,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在农业科技投入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财政承担主要责任的基本政策导向。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九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的报告也对全省农业和农业科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既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提,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突破资源和环境制约,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能力。” 河南省农业厅科教处负责人说。为此,农业科技工作者必须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重新部署:不仅要瞄准科技前沿,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和升级,而且要强力推进成果转化工作,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而做好这些工作的前提,是要有一支相应规模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支撑。
吸引人才:政策机制要创新
科技创新,人才先行。近年来河南省的农业科技取得了长效的发展,但是与周边其他省份相比,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来自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全省农科系统职工总数为486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47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人才分布不均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特别是能够达到国家竞争层面的领军人才、高端人才仍然比较匮乏,而为数不多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又大多集中在省院和部分市级农科所。全省农科系统182名博士,有169人在省院,占93%。在人才竞争中,部分市所和绝大多数的县级所处于明显弱势地位,高端人才和中青年科研骨干“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等现象比较突出,个别单位开始出现的“人才断层”现象值得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