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注商标―仅是业余快速致富之道?

时间:2010-03-22 20:30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一姓卞男子,手中持有名为“刀郎”的酒精饮料类注册商标,他委托新疆一家投资公司拍卖此商标,叫价3000万。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被人抢注,虽然商标抢注目前还没有正式批准,抢注人已经开出了500万元的高价。

    世界杯之后,“齐达内撞人”图标马上被北京一民营体育文化传播公司抢注成商标 ,开价100万。

  由此看来,抢注商标确实成了某些人眼中低成本高利润的另类行业。

    但暴利远不是抢注的唯一目的。

    专家分析,商标抢注者大致有两种:一是纯粹为获利,如舒蕾、乐百氏、雅芳等13个在内地极具知名度的商标,被同一家香港公司注册,其想以高价转让商标牟利的可能性极大。二是抢注者为了阻止我国企业的产品进入其市场,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规避方法。例如著名的海信商标被西门子在德国抢先注册案。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资深会员、红徽国际知识产权连锁机构董事长廖俊铭认为,目前商标抢注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特点。

  首先,外国大公司和海外代理商在多个国家疯狂抢注中国知名商标,通过商标抢注制造知识产权纠纷,已成为某些跨国公司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美市场设置贸易壁垒的一种新趋势。

  其次,国内“职业注标人”、“商标倒爷”抢注正在走向专业化运作。他们有资金、有实力并且深谙相关法律抢注目标明显趋向于高校校名、住宅楼盘名、知名产业镇区及专一行业商号等,而这些行业、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更薄弱,对于其商标被抢注后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即使知道了商标被抢注也反应冷淡或缺乏必要的应对策略。

  再次,新闻、文化娱乐热点引发职业商标客的抢注热潮。这与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趋势甚有关系。抢注古典名著、影视剧名、旅游景点等文化类商标,是一种抢占文化资源的影响极其深远的战略性抢注行为,至今仍未引起国内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和警觉。

  最后,商标抢注的另一动向是恶意抢注呈现恶化的态势。商标抢注热潮已催生了一条产业利益链:抢注--炒作--胁迫赎回或者转卖。围绕着商标抢注专业公司,一方面有专门的商标咨询公司打着向企业透露信息的旗号,意在向企业提供有偿追回商标的服务以牟利;一方面又有专门负责商标转卖炒作的商标事务所。这种产业链条的形成更使商标抢注现象日益加剧。

    专家认为,尤其值得中国企业高度警惕的是国外抢注,商标恶意抢注正在成为一些跨国公司屡试屡爽的商战手段,这些跨国公司为了保护既得市场利益,在中国竞争对手进入一个市场前先下手为强,抢注对手的商标,以国际法律诉讼的繁琐或拖延或阻止将对手挡在国际竞争市场之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