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条件
|
设于井下
|
设于地面
|
温度,℃
|
-5~+40或MT 209 第4.2条
|
MT 209第4.2条
|
最大平均相对湿度
|
95%(+25℃)
|
MT 209第4.4.2条
|
大气压力,kPa
|
80~106
|
|
机械环境
|
无显著振动和冲击的场合
|
环境条件
|
设于井下
|
设于地面
|
高温,℃
|
+60
|
|
低温,℃
|
-40
|
|
平均相对湿度
|
95%(+25℃)
|
93%(+40℃)
|
振动,m/s2
|
50
|
20
|
冲击,m/s2
|
500
|
300
|
使用场所
|
源电压波动范围
|
井底车场 、主运输巷
|
标称值的80~110
|
其他井下场所
|
标称值的75~110
|
地面
|
标称值的90~110
|
标称值的85~110
|
|
标称值的80~110
|
等 级
性 能
|
I
|
II
|
III
|
IV
|
|
负载效应
|
≤5х10-2
|
≤1х10-2
|
≤5х10-3
|
≤1х10-3
|
|
源效应
|
≤5х10-2
|
≤1х10-2
|
≤5х10-3
|
≤1х10-3
|
|
周期与随机偏移
峰-峰值
|
线性型
|
≤50mV
|
≤10mV
|
||
开关型
|
≤250mV
|
≤100mV
|
试验部位
|
额定电压,V
|
绝缘电阻,MΩ
|
试验电压,V
|
|
常态
|
湿热试验后
|
|||
电源输入端与外壳间
|
1140
|
50
|
2.0
|
4200
|
660
|
1.5
|
2500
|
||
380
|
||||
220
|
2000
|
|||
127
|
||||
36
|
10
|
1.0
|
1000
|
|
电源输出端与外壳间
|
≤60
|
使用场合
|
频率,Hz
|
加速度幅值,m/s2
|
样品状态
|
振动次数
|
煤矿地面
|
10~150
|
20
|
不通电
|
每轴向不低于5次
|
一般煤矿井下
|
50
|
|||
电机车及采掘机械
|
通电
|
每轴向不低于20次
|
使用场合
|
峰值加速度,m/s2
|
脉冲持续时间,s
|
样品状态
|
冲击次数
|
煤矿地面
|
300
|
18
|
不通电
|
互相垂直轴线的每个方向3次(共18次)
|
一般煤矿井下
|
500
|
11
|
||
电机车及采掘机械
|
通电
|
试验项目
|
严酷等级
|
恢复时间,h
|
||
温度,℃
|
湿度,%
|
时间,d
|
||
最大工作湿度试验
|
最高工作温度
|
最大工作湿度
|
2
|
|
贮存运输条件湿度试验
|
40
|
93
|
4
|
2
|
试验项目
|
质量特征类别
|
试验项目条款
|
出厂检验
|
型式检验
|
基本性能
|
B
|
4.4.1
|
○
|
○
|
选择性能
|
B
|
4.4.2
|
+
|
+
|
结构、零部件、元器件
|
C
|
4.5
|
-
|
○
|
外观
|
C
|
4.6
|
○
|
○
|
外壳防护能力
|
B
|
4.7
|
-
|
○
|
绝缘电阻
|
A
|
4.8.1
|
○
|
○
|
工频耐压
|
A
|
4.8.2
|
○
|
○
|
漏泄电流
|
A
|
4.8.3
|
-
|
○
|
表面温度
|
B
|
4.9
|
-
|
○
|
工作稳定性
|
B
|
4.10
|
○
|
○
|
抗干扰性能
|
B
|
4.11
|
-
|
△
|
可靠性
|
B
|
4.12
|
-
|
△
|
高温工作环境适应性
|
B
|
4.13.1
|
-
|
○
|
低温工作环境适应性
|
B
|
4.13.2
|
-
|
○
|
高温贮存环境适应性
|
B
|
4.13.3
|
-
|
○
|
低温贮存环境适应性
|
B
|
4.13.4
|
-
|
○
|
湿热环境适应性
|
B
|
4.13.5
|
-
|
○
|
振动环境适应性
|
B
|
4.13.6
|
-
|
○
|
冲击环境适应性
|
B
|
4.13.7
|
-
|
○
|
运输环境适应性
|
B
|
4.13.8
|
-
|
○
|
防爆审查及本安火花、防爆强度与性能
|
A
|
4.14
|
-
|
○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世庄、彭霞、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