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正成为中国商标侵权行为的受害者。相对于外国企业在中国经常遭遇的知识产权问题,这一动态令人意外。
最具戏剧性的案例之一是,两名华人在加拿大提交商标注册申请,企图注册逾60家中国企业的名称和标识。
他们针对的公司包括中国投资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国有的资源企业中国五矿(China Minmetals)、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门户搜狐(Sohu),以及一些传统消费者品牌,如饮料制造商王老吉(Wang Laoji)。
这两名申请人的活动,可从加拿大知识产权局(CIPO)的在线商标数据库中看到。商标专家表示,这只是冰山一角。
“准备向海外扩张的每一家大型或知名中国企业,都面对这样的风险,即自己的商标在海外市场被人抢注,”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公司(Kangxin Partners)合伙人吴琼(Gloria Wu)表示。
一名欧洲商标专家在北京表示,这种侵权行为以往大多局限于针对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
吴琼表示,康信在为客户进行商标研究时,经常发现中国公民已申请(或已被授予)中国品牌商标注册的记录。
律师们表示,在香港、美国以及欧洲和非洲市场经营的中国企业,经常成为目标。
其动机往往是代表一家直接竞争对手,扰乱相关企业的海外扩张。在其它情况下,提交注册申请的是客户、分销商或零售合作伙伴,或者是个人申请,目的是再把商标权卖给企业。
德国慕尼黑一家法庭明日将就一宗商标案作出最终裁决,该案涉及食品进口及超市公司欧凯(Okai),其业主为一名德国华人。据称该公司在德国注册了中国腐乳品牌王致和(Wangzhihe)作为自己的商标,并销售带有王致和名称和包装的产品。
中国政府正鼓励企业采取更为积极的姿态,在海外保护商标,以努力反击这样一种观感:即外国人才是知识产权侵权的受害者,而中国企业和个人永远都是侵权一方。